酬赵给事相寻不遇留赠

谁忆颜生穷巷里,能劳马迹破春苔。

忽看童子扫花处,始愧夕郎题凤来。

斜景适随诗兴尽,好风才送佩声回。

岂无鸡黍期他日,惜此残春阻绿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谁还记得颜生居住在偏僻小巷,能让马蹄踏破春天的青苔。
忽然看见童子在扫除落花,我开始惭愧自己未能如夕郎题写佳作。
夕阳余晖恰好随着诗兴消散,清风吹过,带来衣带佩环的声音。
难道没有期待将来共聚一堂,只是这暮春时节阻碍了举杯畅饮。

注释

颜生:诗人自指或他人,代指有才华但未被赏识的人。
穷巷:偏僻的小巷,形容环境清贫。
童子:年轻的仆人或学童。
夕郎:古代对官员的称呼,此处可能指有才华的文人。
斜景:傍晚的景色,夕阳。
诗兴:创作诗歌的兴致。
佩声:佩戴的饰品发出的声音,这里可能指人的行踪或诗人的自我形象。
鸡黍:农家待客的简朴饭菜,象征友情或聚会。
绿杯:绿色的酒杯,泛指美酒。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名为《酬赵给事相寻不遇留赠》。诗中通过描绘景物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谁忆颜生穷巷里,能劳马迹破春苔。"

这两句诗设定了一种静谧的春日场景,颜生是古代贤人,常用以象征品德高尚的人物。在这里,诗人通过提及颜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那份宁静而又不为世人所知的生活状态的向往。"穷巷里"暗示了一种隐逸的生活,而"能劳马迹破春苔"则形象地描绘出春天草木生长,连马蹄都能踏碎那初生的嫩绿苔藓。

"忽看童子扫花处,始愧夕郎题凤来。"

这里诗人通过观察到孩子在扫除落花的场景,触发了内心的感慨和自我反省。童子扫花象征着纯真无邪,而"夕郎题凤"则是指自己曾经为了炫耀才华而写下华丽的诗句,现在看来却感到羞愧,因为那与现实生活相比显得过于浮夸。

"斜景适随诗兴尽,好风才送佩声回。"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诗思如同斜阳逐渐消逝,而自己的创作热情也随之而去。"好风"通常象征着吉祥和顺利,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希望借助这良好的时机,传递出自己内心的声音,通过佩戴的物件发出的声音来比喻诗人的作品得以传播。

"岂无鸡黍期他日,惜此残春阻绿杯。"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同时也感叹当前美好的时光即将逝去。"鸡黍"是古代农家常见的食物,象征着简单而安稳的生活,而"期他日"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惜此残春阻绿杯"中的"绿杯"可能指的是盛酒的酒杯,这里的"惜"表达了诗人对于眼前这份难得的美好春光即将消逝而感到珍惜。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怀念友人、自我反省与期待未来的复杂心境。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裴迪南门秋夜对月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銮驾避狄岁寄别韩云卿

白发壮心死,愁看国步移。

关山惨无色,亲爱忽惊离。

影绝龙分剑,声衰鸟恋枝。

茫茫云海外,相忆不相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静夜酬通上人问疾

东林生早凉,高枕远公房。

大士看心后,中宵清漏长。

惊蝉出暗柳,微月隐回廊。

何事沈痾久,含毫问药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题延州圣僧穴

定力无涯不可称,未知何代坐禅僧。

默默山门宵闭月,荧荧石壁昼然灯。

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岩悬拄杖藤。

昔日舍身缘救鸽,今时出见有飞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