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二首(其一)

寒食今年客汝南,馀樽倾泻亦醺酣。

道人久厌世间浊,僧舍犹存肉食惭。

花折园夫时送客,饧留孙女尚分甘。

欲游紫极谁为伴,长揖孤松对不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今年寒食节我在汝南作客,杯中酒虽尽也让我微醉。
长久以来,我这个出家人已厌倦了尘世的浑浊,想起僧舍中仍有吃肉的遗憾。
花匠折花时还会为客人送行,孙女则分享着糖霜,表现出亲情的甜蜜。
想要游览紫极宫却无人陪伴,只能向孤独的松树行礼,与它默默无言。

注释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古人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
客汝南:在汝南这个地方作客。
醺酣:微醉的状态。
道人:出家的道士。
世间浊:指尘世的纷扰和世俗。
僧舍:僧人的住所。
肉食惭:对自己还保留着肉食感到惭愧(僧人应素食)。
花折园夫:花匠折花。
饧:古代的一种糖稀或麦芽糖。
孙女:指诗人的孙辈。
紫极:道教指天帝居住的地方,象征最高境界。
长揖:古代的一种拱手礼。
孤松:象征高洁独立的人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寒食二首(其一)》。诗人客居汝南,在寒食节这一天,虽然独自饮酒,但心情并未因此而沮丧,反而有些微醺之感。他感叹自己作为道人,已经厌倦了尘世的浑浊,对于僧舍中仍有肉食供应感到惭愧,暗示出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寒食节的场景,园丁折花相赠,孙女分享饧食,这些温馨的人情画面展现出家庭的和睦与亲情。然而,诗人内心更倾向于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他希望能有人陪伴一同游历紫极(道教中的仙境),但他最终选择与孤松对话,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孤独与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寒食明朝一百五,谁家冉冉尚厨烟。

桃花开尽叶初绿,燕子飞来体自便。

爱客渐能陪痛饮,读书无思懒开编。

秦川雪尽南山出,思共肩舆看麦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寓居二首(其一)东亭

十口南迁粗有归,一轩临路阅奔驰。

市人不惯频回首,坐客相谙便解颐。

惭愧天涯善知识,增添城外小茅茨。

华严未读河沙偈,偃仰明窗手自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寓居六咏(其一)

手植天随菊,晨添苜蓿盘。

丛长怜夏苦,花晚怯秋寒。

素食旧所愧,长斋今未阑。

殷勤拾落蕊,眼暗读书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寓居六咏(其三)

邻家三亩竹,萧散倚东墙。

谁谓非吾有,时能惠我凉。

雪深闻毁折,风作任披猖。

事过还依旧,相看意愈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