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诗十首(其十)平台

日上宫墙飞紫埃,先皇阅武有层台。

下方驰道依城尽,东面飞轩映水开。

云傍绮旒常不散,鸟窥仙仗去还来。

金华待诏头都白,欲赋长杨愧不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苑中平台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氛围。首句“日上宫墙飞紫埃”,以日光照耀下的宫墙和弥漫的紫色烟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接着,“先皇阅武有层台”,点明此处曾是先皇检阅武备之地,暗示着历史的厚重与威严。

“下方驰道依城尽,东面飞轩映水开”两句,通过描绘平台周围的环境,展现了其地理位置的独特与壮观。下方的驰道紧贴城墙延伸,而东面的飞轩则映照在水中,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美轮美奂的画面。

“云傍绮旒常不散,鸟窥仙仗去还来”进一步渲染了平台的神圣与不凡。云彩围绕着华丽的旗帜,似乎不愿离去,而鸟儿也常常窥视着皇家仪仗的行进与回归,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平台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最后,“金华待诏头都白,欲赋长杨愧不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才能的谦逊态度。金华待诏,指的是古代宫廷中的文学侍从,这里借指诗人自己。面对如此宏伟的历史遗迹,诗人自感才疏学浅,难以完全表达出它的壮丽与深邃,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感慨与敬畏。

整首诗通过对平台及其周围景物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西苑平台的雄伟与历史韵味,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和自我谦逊的态度。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一)早出阜城马上作

有约城西散冶情,春风辍直下承明。

清时自得閒官味,胜日难能乐事并。

马首年光新柳色,烟中兰若远钟声。

悠悠歧路何须问,且向白云深处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二)登香山

指点风烟欲上迷,却闻钟梵得招提。

青松四面云藏屋,翠壁千寻石作梯。

满地落花啼鸟寂,倚阑斜日乱山低。

去来不用留诗句,多少苍苔没旧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三)来青轩

寂寂云堂车马稀,高明不受短墙围。

好山宛转双排闼,胜日登临一振衣。

望里风烟晴更远,坐来尘土暮还稀。

松间白鹤如嫌客,顾影翩然忽自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四)香山历九折坂至弘光寺

偃月池边宝刹鲜,不知赐额自何年。

行从九折云中坂,来结三生物外缘。

岁久松杉巢白鹤,春晴楼阁涌青莲。

谁言好景僧能占,总落游人眼界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