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诗十二首(其三)来青轩

寂寂云堂车马稀,高明不受短墙围。

好山宛转双排闼,胜日登临一振衣。

望里风烟晴更远,坐来尘土暮还稀。

松间白鹤如嫌客,顾影翩然忽自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山的一次游览经历,通过对环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感慨。

首句“寂寂云堂车马稀”以“寂寂”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接着“云堂”和“车马稀”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空旷与清静,仿佛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接下来,“高明不受短墙围”一句,通过“高明”二字,不仅描绘了景物的高度,也暗示了视野的开阔,而“不受短墙围”则表达了此处环境的自由与无拘无束。

“好山宛转双排闼,胜日登临一振衣”两句,将视线转向了眼前的山景,用“好山”、“双排闼”形容山势的连绵起伏,同时“胜日”、“登临”、“一振衣”则体现了诗人在此时此刻的愉悦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望里风烟晴更远,坐来尘土暮还稀”两句,继续描绘了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色变化,无论是远处的风烟还是近处的尘土,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象,体现了时间流逝中的自然之美。

最后,“松间白鹤如嫌客,顾影翩然忽自飞”两句,以白鹤的突然飞起作为收尾,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自然界的生灵以情感,仿佛它们也在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与诗人产生了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热爱,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四)香山历九折坂至弘光寺

偃月池边宝刹鲜,不知赐额自何年。

行从九折云中坂,来结三生物外缘。

岁久松杉巢白鹤,春晴楼阁涌青莲。

谁言好景僧能占,总落游人眼界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五)碧云寺

翠殿朱扉翔紫清,璇题金榜日晶晶。

青莲宛转开仙界,玉阙分明入化城。

双涧循除鸣佩玦,三花拂槛映幡旌。

贵人一去无消息,野老依稀识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六)宿弘济院

一龛灯火宿山寮,人静方知上界高。

阁外千峰寒吐月,空中群木夜鸣涛。

不愁云雾衣裳冷,秪觉烟霞应接劳。

辛苦忙缘难解脱,五更清梦破云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七)游普福寺观道傍石涧寻源至五花阁

道傍飞涧玉淙淙,下马寻源到上方。

怒沫洒空经雨急,洑流何处出云长。

有时激石闻琴筑,便欲沿洄汎羽觞。

还约夜凉明月上,五花阁下听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