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诗(其一)

龙之山不兴雨云,山中之人不可以论。

乌用如城矻高旻,祇可以障南氛。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龙之山的自然景象与独特氛围。首句“龙之山不兴雨云”,以“龙”喻山,形象地展现了山的雄伟与神秘,同时暗示山中可能蕴含着某种力量或灵气,却并未引发雨水与云雾,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意境。

接着,“山中之人不可以论”,进一步强调了山中环境的特殊性,似乎山中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与外界有所不同,难以用常规的标准去评价或理解。这句诗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意,也激发了读者对山中生活的好奇与想象。

“乌用如城矻高旻”,这一句通过对比,将山比作稳固的城墙,置于高天之上,既表现了山的高峻与不可动摇,又暗示了山在某种意义上是守护者或屏障,保护着下方的世界不受外界侵扰。这里的“高旻”指天空,与地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山的崇高地位。

最后,“祇可以障南氛”,点明了山的作用——阻挡南方的湿气或邪恶之气,保护一方净土。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蕴含了深层的文化寓意,象征着山对于维护和谐、纯净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之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还蕴含了对山的象征意义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自然力量与守护者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1594)

湛若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字:元明
  • 号:甘泉
  • 籍贯:广东增城
  • 生卒年:1466—1560

相关古诗词

龙州诗(其二)

龙之水亦流束荆,水阳之氓不可以情。

乌用如堑流深溟,惟可以洗甲兵。

形式: 四言诗 押[庚]韵

蛇虎颂(其一)

猗灵乎虎,无争幽人之所。

虎也不争,夫何世之情,不如彼虎之灵。

形式: 四言诗

蛇虎颂(其二)

吁仁乎蛇,无嗔居士之家。

蛇也不嗔,夫何世之人,不如彼蛇之仁。

形式: 四言诗

九龙颂(其一)

一龙乘云,九龙在田。一龙全身,九龙潜渊。

龙德之潜,其潜正中,吁嗟乎龙。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