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登宿云台有述寄霜月上人

投簪返初服,蹑屐谢纷扰。

永言卧丘壑,庶以狎鱼鸟。

兹台夙所憩,磴石出烟筱。

况逢朋簪盍,燠景共临眺。

前瞻极空阔,下瞰洞深窅。

地古云木残,天长海山小。

真僧此冥栖,宴坐阅昏晓。

喻心青莲净,说法天花绕。

愿闻微妙音,意泯万缘了。

岂必东林人,相逢可同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夏日登宿云台的体验与感悟,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思想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生活的内心世界。

首句“投簪返初服,蹑屐谢纷扰”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决心,摆脱尘世的喧嚣与烦恼,回归自然的怀抱。接着“永言卧丘壑,庶以狎鱼鸟”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希望在山林间安逸生活,与自然界的生灵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兹台夙所憩,磴石出烟筱”描述了诗人常来此地休憩的情景,磴石与烟筱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随后“况逢朋簪盍,燠景共临眺”写出了与朋友相聚的喜悦,共同欣赏夏日的美景。

“前瞻极空阔,下瞰洞深窅”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大地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开阔与深邃。接下来“地古云木残,天长海山小”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时间流逝、万物变迁的感慨。

“真僧此冥栖,宴坐阅昏晓”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中修行的生活,通过“冥栖”、“宴坐”、“阅昏晓”等词语,展现了僧人的宁静与专注。最后“喻心青莲净,说法天花绕”运用了莲花的比喻,象征着僧人心灵的纯净与清净,以及佛法的传播与影响。

“愿闻微妙音,意泯万缘了”表达了诗人渴望聆听佛法的微妙之处,希望通过佛法的智慧消除世间一切杂念与烦恼。最后“岂必东林人,相逢可同调”则表明了诗人认为不必拘泥于特定的身份或背景,只要有共同的追求与理解,就能找到心灵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禅宗思想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法智慧的追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

收录诗词(554)

林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仙山楼观

仙山有楼观,虚爽轶浮埃。

昔日九仙人,跨鲤兹山来。

赤鲤去不返,仙人安在哉。

空馀弹棋处,白石生苍苔。

至今羽人居,往往闻风雷。

檄雨古坛暝,礼星寒殿开。

常闻至人言,内景融春台。

群生若刍狗,大道如婴孩。

飙车与天接,岂但登蓬莱。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登清泠台

吟秋宿絓月,际晓登清泠。

挥手援碧萝,腾身栖翠屏。

长风吹雨来,不见群山青。

鸟度白云湿,龙归沧海腥。

真僧此岩栖,观空静襟灵。

竹坞见曝衣,花台闻演经。

沃以甘露言,迷途醉而醒。

愿言割兹爱,永也投禅扃。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题任生水南山房

新安山水郡,昔贤笾豆乡。

志士应昌运,幽人潜葆光。

青冥南山远,绿缛春溪长。

世外凿霞壁,云中开草堂。

经锄有时閒,方舟复鸣榔。

鸟度镜天净,人閒潭水凉。

尚想鹿门隐,犹思愚谷藏。

圭组苟无心,禽鱼亦相忘。

伊予怀故林,碧萝盘石床。

因君赋招隐,鼓枻歌沧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题异上人挂月轩

迢迢青莲宇,寂寂野僧定。

片月挂虚空,群厓破阴暝。

云窗晃玉毫,露幔捲金镜。

色映天影寒,光凝古潭净。

常闻止水观,可以喻禅性。

夜久悟音闻,空山响烟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