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惕吾赴赣州

垂老将安归,光阴赴顽梗。

稍通当世务,往往自矛盾。

难与时人言,逢君一吐鲠。

往者读明诏,灿然具纲领。

中原万钧弩,挽之而射影。

蒙马以虎皮,一鬨终自窘。

翻羡十年前,民劳俗尚整。

此意至可伤,及身容有幸。

风气所趋重,道德司绳准。

苟适得其反,圣哲甘泯泯。

送君步城隅,惜此须臾景。

须臾亦何惜,来日殊未省。

且作暂时人,泪尽惟一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送马惕吾赴赣州》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俞明震的作品,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首句“垂老将安归,光阴赴顽梗”描绘了诗人年岁已高,面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接着,“稍通当世务,往往自矛盾”表达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挣扎。诗人感叹于难以与世人沟通,只有在遇到知音时才能倾诉心中的苦闷。

“往者读明诏,灿然具纲领”回忆过去,诗人曾读过明确的诏令,心中充满了希望与方向。然而,“中原万钧弩,挽之而射影”比喻国家的强大力量被虚耗在无意义的地方,如同箭矢射向虚空。接着,“蒙马以虎皮,一鬨终自窘”讽刺了表面威猛实则无力的现状,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的困境。

“翻羡十年前,民劳俗尚整”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社会秩序井然、人民辛勤劳作的美好时光的怀念。然而,“此意至可伤,及身容有幸”也透露出诗人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深深忧虑,庆幸自己还能见证这一变化。

“风气所趋重,道德司绳准”指出社会风气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强调了道德规范的重要性。然而,“苟适得其反,圣哲甘泯泯”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现象的无奈与痛心,暗示即使圣贤也会因环境影响而失去影响力。

最后,“送君步城隅,惜此须臾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别的不舍之情。虽然“须臾亦何惜,来日殊未省”,时间短暂,但未来的日子充满未知。诗人希望友人能暂时放下忧愁,以微笑面对生活。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陈善馀徵君撰西石城风俗志复绘横山草堂图徵题横山即西石城先生隐居地感赋十六韵归之

先生爱乡土,日饮横山绿。

横山有草堂,先生此耕读。

初民知有群,风化基亲睦。

乐生送死情,节之成礼俗。

圣者导所趋,岂日新耳目。

至味在人伦,持此驯百族。

子学富九州,约之一丘足。

踌躇进化理,琐屑有实录。

此义今无闻,苍茫画林谷。

遥知手一编,温温对樵牧。

著意羲皇前,宁为世所牿。

嗟余志四方,动与时抵触。

六合新制作,谓可几一蹴。

还念居游人,冥然自歌哭。

子非耽隐者,类情反真朴。

从知避世人,甘心友麋鹿。

形式: 古风

哭宋燕生

泯泯莫如归死乐,眼中人事日喧豗。

深谈直到沧桑尽,阅世宁知孔墨哀。

孤处论交真悱恻,千秋相望在尘埃。

床头剩有呕心稿,地老天荒著此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游理安寺

行尽九溪曲,获此烟中岫。

下临十八涧,土石吐奇秀。

到寺不知门,风枝接飞溜。

乔楠千万株,劲与竹同瘦。

巢鸟无高心,阴阴失昏昼。

微觉世可悲,仰窥天如窦。

松颠阁已欹,法雨泉可嗽。

古意在微茫,名山谢雕镂。

凭高纳万态,海色上襟袖。

返照失中峰,群山有迁就。

吾衰意何择,幽极神转瞀。

了知出世难,清景付驰骤。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游烟霞洞赠学信长老

檐角挂钱江,掉头失西湖。

意识远始明,近山转模糊。

入洞探雨窟,结屋通云衢。

老僧不说佛,清与山同臞。

了知众生性,料理食与居。

精神到盐豉,土木神工俱。

移坐得山情,留客锄春蔬。

我佛至悲苦,度世愿已虚。

师能解世法,但取近者娱。

耳中万松声,味之成笙竽。

他山自晴雨,吾归寻敝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