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长水主人

白云溪北丛岩东,树石夜与潺湲通。

行人一宿翠微月,二十五弦声满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白云溪的北边丛岩在东,夜晚树石间流水声不断。
过路人在青翠山色中度过一夜,月光下二十五弦的乐声随风飘荡。

注释

白云溪:地名,可能指有溪流的地方。
丛岩:密集的岩石,形容山势。
潺湲:水流声,形容溪水缓缓流动。
翠微月:青翠山色中的月光,形容景色优美。
二十五弦:泛指乐器,可能是古琴或类似弦乐器。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夜宿自然景观与音乐之美的诗句。开篇“白云溪北丛岩东,树石夜与潺湲通”两句,营造了一种深邃幽静的山林夜景,树木与岩石在月光下似乎都有了生命,和着潺潺流水的声音交响。这里的“丛岩”指的是群聚的岩石,而“潺湲”则形容溪水轻柔的声音,给人以宁静之感。

接着,“行人一宿翠微月,二十五弦声满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夜宿于长水主人家的情景。在这清澈如洗的月光下,旅人在此度过了一宿。而“二十五弦”指的是古代的琴,一种有二十五根弦的乐器。这里的“声满风”则是说琴声随着夜风传遍四周,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意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写和音乐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以及他追求精神寄托和艺术享受的境界。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寄道者

洞庭先生归路长,海云望极春茫茫。

别来几度向蓬岛,自傍瑶台折灵草。

形式: 古风

题开元寺水阁

年来独向此游频,谢氏青山与寺邻。

朱槛夜飞溪路雪,碧林晴隔马蹄尘。

波穿十里桥连寺,絮压千家柳送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广陵道

斗鸡台边花照尘,炀帝陵下水含春。

青云回翅北归雁,白首哭途何处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浮云悲晚翠,落日泣秋风。

语风双燕立,袅树百劳飞。

松岛鹤归书信绝,橘洲风起梦魂香。

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梁王旧馆已秋色,珠履少年轻绣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