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邦求(其一)

笔砚情亲二十年,相逢直欲尽君欢。

短檠况味同春梦,老鹤精神耐岁寒。

闭户每欣闻杖履,衔杯屡笑倒巾冠。

墙头梅萼休嗟晚,为恐骚人思渐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正民所作的《和孙邦求(其一)》。诗中以深情厚谊为主线,描绘了与友人重逢时的喜悦与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笔砚情亲二十年,相逢直欲尽君欢”,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历经二十年的时光,重逢之时,诗人渴望与友人共享欢愉,表达了深厚的情谊和期待。

颔联“短檠况味同春梦,老鹤精神耐岁寒”运用比喻手法,将友情比作春日之梦,虽短暂却美好;又以老鹤耐寒喻指友情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友情的坚韧与珍贵。

颈联“闭户每欣闻杖履,衔杯屡笑倒巾冠”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温馨场景,无论是闭门听友人来访的脚步声,还是举杯畅饮时的欢笑,都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对友情的珍惜。

尾联“墙头梅萼休嗟晚,为恐骚人思渐阑”则以梅花作为象征,提醒人们不要因时间的流逝而感叹错过,担心友情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薄,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持久不变的期待和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而持久的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期待,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291)

李正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孙邦求(其二)

回首宣城一梦间,黄公垆畔记前欢。

故交十载穷空谷,得路三人到广寒。

韩愈应须拜东野,钟仪未必困南冠。

平津晚佩黄金印,稳步青云兴始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孙邦求(其三)

投老侵寻两鬓斑,十年情绪几悲欢。

深倾玉醑何辞醉,养就金丹不畏寒。

鹤驭且芸昆阆草,鸾台曾著鵔鸃冠。

少时豪气消磨尽,赖有诗情偶未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孙邦求(其四)

结友何殊杵臼间,旧游重话发清欢。

西江候月愁宵永,南郭寻梅耐岁寒。

老笔尚凌游猎赋,刚肠宜戴触邪冠。

鹗书屡上初无补,宣室咨询待夜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孙邦求(其五)

流落天涯强自宽,清樽相对漫追欢。

难求美玉能回暖,岂有良金解辟寒。

放旷尚惭垂贝带,招徕安敢望皮冠。

野梅官柳聊行乐,坐见峥嵘岁已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