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邕守乐语

驺驭曾鸣帝里珂,一麾出守古牂牁。

龙媒入贡汉天子,铜柱重闻马伏波。

万里争传麒麟像,满城欢唱旧襦歌。

著人茉莉花如雪,不醉花前花奈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曾经驾驭着骏马在京城响起铃声,他被委派去守卫古老的牂牁地区。
珍贵的龙驹进献给汉朝天子,铜柱再次见证马援将军的功绩。
万里之外的人们竞相传颂麒麟的形象,全城上下都欢唱起古老的歌曲。
茉莉花洁白如雪,盛开在人们的衣襟上,不醉在这花香中实在难以自持。

注释

驺驭:驾驭骏马的官吏。
帝里珂:京城的代称,可能指长安。
牂牁:古代中国西南部的地区。
龙媒:比喻珍贵的贡品或使者。
铜柱:古代边疆的标志,这里指马援所立的铜柱。
马伏波:马援,东汉名将,以英勇善战著称。
麒麟像:象征吉祥的麒麟图案。
襦歌:古代流传的民间歌曲。
著人:穿在身上的。
茉莉花:香气浓郁的花卉。
奈何:如何,怎么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景象,语言华丽,意境辽阔。开篇“驺驭曾鸣帝里珂,一麾出守古牂牁”两句,以古代帝王的仪仗队伍为画面,展现了宴会的宏大气势。“龙媒入贡汉天子,铜柱重闻马伏波”两句,则通过对古代贡品和宫殿声音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皇家的威严与繁华。

诗中“万里争传麒麟像,满城欢唱旧襦歌”两句,表达了民间对祥瑞之物的追捧,以及人们在古老乐曲中寻求欢愉的心情。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盛世宴会图。

最后,“著人茉莉花如雪,不醉花前花奈何”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以雪一般的茉莉花来比喻宴会中的美酒,如同不忍心离开眼前的花朵,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壮观、祥瑞的场景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展现了一个盛宴中的繁华与个人的享受。

收录诗词(94)

吴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备。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 字:恭父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jǐng)(1125~1183

相关古诗词

清明阴雨呈同舍

薄薄轻寒作许阴,村村花柳为谁新。

良辰欣见百五日,冠者仍馀五六人。

冷雨凄风连午夜,飞花流水一年春。

窥园未阻江东兴,陌上应多翠黛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古岩旧尝侍孙先生题名岩中二首(其二)

覆篑一拳进,嵌空百肘宽。

僧房因石室,蚁穴梦槐安。

尘路十年别,松风六月寒。

凄凉旧题处,不忍更重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题古岩旧尝侍孙先生题名岩中二首(其一)

白日潇潇松径静,红蕖冉冉洞门深。

风涵广宇生虚籁,梦破西窗上夕阴。

景物眼前浑似旧,尘埃题处忍重寻。

羸骖落日孤村路,尘土依然满病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子吴子某既结茆竹洲以娱亲复于居之前沼为亭以朝爽名之盖亭西面于晨兴看山为宜

抱瓮自灌园,胜游贵人门。

有口自酌酒,胜与俗人言。

园中多蔓草,晨夕费锄芟。

遇夜或风雨,安得久盘旋。

村酒不常有,有亦多苦酸。

而况醉中语,缪误人所嫌。

不如饱吃饭,清风北窗眠。

眠多则无觉,梦境仍多端。

惟有古断简,言行皆圣贤。

读之未竟篇,眵昏如梦间。

读竟亦何为,聚讼徒喧烦。

厌烦以静胜,又类枯木禅。

揠苗不耘苗,亡羊两茫然。

何如池上亭,虚旷可看山。

山色日夕佳,晨兴夜气还。

宴坐日过午,清阴犹未迁。

西山倦拄颊,南山兴悠然。

晚山虽好不遮日,谁能触热望长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