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古岩旧尝侍孙先生题名岩中二首(其二)

覆篑一拳进,嵌空百肘宽。

僧房因石室,蚁穴梦槐安。

尘路十年别,松风六月寒。

凄凉旧题处,不忍更重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一拳之力推倒土堆,石室宽敞有百肘宽
僧人的居所如石室般简朴,蚁窝般的梦境中槐树安详
十年分别在尘世之路,六月松风吹过仍觉寒冷
昔日凄凉题字之处,难以再忍心去重看

注释

覆篑:形容力量微小却能积累成大功。
嵌空:空隙很大,深深嵌入。
僧房:僧人的住处。
石室:用石头建造的简陋房间。
蚁穴:比喻简陋或卑微的住所。
槐安:槐树下的安宁,象征平静生活。
尘路:世俗的道路,指人间生活。
松风:松树间的风,常用来象征高洁。
凄凉:冷清、悲凉。
题处:题写的地方。
更:再,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谷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旧日情怀的感慨。

“覆篑一拳进,嵌空百肘宽。”两句形容岩石的雄伟与壮观,仿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这里的“篑”指的是古代用土块堆成的小墙,用来比喻岩壁的坚固和自然的力量。

“僧房因石室,蚁穴梦槐安。”这一对句,则描绘了一处隐逸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设想一位僧侣在这岩石之中修行,以及小虫类似于人们追求安宁的愿望,表达了对于自然界和精神世界的向往。

“尘路十年别,松风六月寒。”这里,诗人提及了自己与世俗的隔绝,以及时间的流逝。十年的时间在这静谧的山谷中似乎变得无关紧要,而那清凉的松风和六月的寒意,则让人感受到季节更迭带来的孤寂。

“凄凉旧题处,不忍更重看。”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旧题指的是过去留下的痕迹或记忆,而诗人在这些遗迹面前,感受到了无法言说的凄凉和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山谷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展现了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与自然、情与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收录诗词(94)

吴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备。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 字:恭父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jǐng)(1125~1183

相关古诗词

题古岩旧尝侍孙先生题名岩中二首(其一)

白日潇潇松径静,红蕖冉冉洞门深。

风涵广宇生虚籁,梦破西窗上夕阴。

景物眼前浑似旧,尘埃题处忍重寻。

羸骖落日孤村路,尘土依然满病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子吴子某既结茆竹洲以娱亲复于居之前沼为亭以朝爽名之盖亭西面于晨兴看山为宜

抱瓮自灌园,胜游贵人门。

有口自酌酒,胜与俗人言。

园中多蔓草,晨夕费锄芟。

遇夜或风雨,安得久盘旋。

村酒不常有,有亦多苦酸。

而况醉中语,缪误人所嫌。

不如饱吃饭,清风北窗眠。

眠多则无觉,梦境仍多端。

惟有古断简,言行皆圣贤。

读之未竟篇,眵昏如梦间。

读竟亦何为,聚讼徒喧烦。

厌烦以静胜,又类枯木禅。

揠苗不耘苗,亡羊两茫然。

何如池上亭,虚旷可看山。

山色日夕佳,晨兴夜气还。

宴坐日过午,清阴犹未迁。

西山倦拄颊,南山兴悠然。

晚山虽好不遮日,谁能触热望长安。

形式: 古风

以乌纱巾饷客

落托乌纱垫角巾,已将清泚涤京尘。

请君便漉渊明酒,醉后从他雪满簪。

形式: 七言绝句

以竹床赠杨信伯古诗代简

此君丘壑姿,不受世炎凉。

那知犹有用,未免斤斧伤。

矫揉加尺度,指绕百鍊刚。

直节甘枕藉,凛气荐冰霜。

纨扇有用舍,杞杯真贼戕。

所用已卑贱,幸升君子堂。

用之苟非人,圭璧污闺房。

君家鸿鹄群,风雨今对床。

故令厕其间,贵贱可两忘。

他时飞雪或不常,烦君拂拭悬虹梁。

除非高士延孺子,无令年少辱真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