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

荣枯一气内,造化本自公。

春花与秋蒂,孰云有不同。

试看木芙蕖,雨露滋芳丛。

嫣然生百巧,秀色倾房栊。

婢子有不惬,偃蹇霜枝红。

溪柳疏其西,池荷亚其东。

等作一物看,曾是烦春工。

开阖寓至理,岁事号秋风。

惟有桃李场,感叹无言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生命盛衰皆在其中,大自然的规律本就公正无私。
无论是春天的花朵还是秋天的蒂落,哪有什么不同呢。
看看木芙蓉,它在雨露的滋养下盛开成片。
它的美丽千变万化,秀色令整个房屋都为之倾倒。
侍女们或许会有些不满,但霜冻中的枝头依然显出红色。
溪边的柳树稀疏地排列在西边,池塘的荷花则低垂在东面。
它们都被视为同一种事物,无需春天的刻意雕琢。
开放和凋零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就像每年的季节变换象征着秋风的来临。
只有桃李盛开的场景,让人在无声的感慨中叹息。

注释

荣枯:生命的兴盛和衰败。
造化:自然的变化和创造。
孰:哪一个。
木芙蕖:木芙蓉。
芳丛:花丛。
嫣然:娇艳的样子。
偃蹇:傲慢或坚韧的样子。
亚:低垂。
春工:春天的巧妙安排。
至理:深奥的道理。
桃李场:比喻人才辈出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春天花朵与秋天果实的比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和变化无常的赞美。"荣枯一气内,造化本自公"一句,强调了大自然创造万物的公平无私。

接下来的"春花与秋蒂,孰云有不同",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四季更迭的美丽。木芙蓉作为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以其生长状态和雨后滋养的芳香,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力旺盛的一面。

然而,诗人并未忽视自然界的另一面——"婢子有不惬,偃蹇霜枝红"表达了对那些在严寒中挣扎求生的植物生存状态的同情和赞赏。溪柳与池荷的描写,则增添了一种淡雅之美。

最后,诗人通过"等作一物看,曾是烦春工"和"开阖寓至理,岁事号秋风"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界中万象更新、生命循环的感悟,以及对劳动与季节更迭的哲思。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篇充满生机和智慧的佳作。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水仙花二首(其二)

肌肤剪秋水,垂云出龙宫。

我意得子佩,笑许无言中。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水仙花二首(其一)

碧云玉搔头,对景山月皎。

霜静在更深,风香我先晓。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筱]韵

王显之求名其二子曰忠厚曰忠恕

有子固可贺,无子谁为羞。

尧圣传世念,厉丑似己忧。

有子与无子,人事天为谋。

王家乌衣巷,叶叶追前修。

乃翁万卷书,一一手校雠。

厚恕命尔名,万金美田畴。

种德日复日,藨蓘期深秋。

字表名所出,远意孔与周。

陶公责端宣,晋人警师仇。

君家膝上郎,有如昔徐侯。

富贵二雏语,岂有卑微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王家亭池

涪川胜处城之西,万松直上王家池。

池心有亭无四壁,五月菡萏生沦漪。

向来城中望山上,但见一抹深黛眉。

却从山中望诸处,云雾平野光参差。

飞鸿群往山数点,阵马万匹江东驰。

眼前景物费酬答,中有隐几无言师。

题诗他日要人识,君家有叔良不痴。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