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我车昔载脂,柳色初濯濯。

及归脱征骖,柳叶半黄落。

恍然仅一梦,已费十晦朔。

祇应为客老,惘惘不自觉。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过去的车曾载满油脂,那时柳树正青翠欲滴。
等到归来时,连驾车的马匹也显得疲惫,柳叶已半黄凋零。
仿佛只是一场梦,已经过去了十个阴历月的时间。
大概是因为客居他乡,岁月匆匆,自己浑然不觉衰老。

注释

我车:我的车子。
昔:过去。
载:装载。
脂:油脂,这里比喻春光或生机。
柳色:柳树的颜色,象征春天。
初濯濯:刚刚长出新绿。
脱:卸下。
征骖:远行的马。
半黄落:叶子开始变黄掉落。
恍然:猛然,忽然。
仅:仅仅。
一梦:一场梦。
十晦朔:十个阴历月,指时间之长。
祇应:只应该。
为客:作为客人。
老:衰老。
惘惘:迷茫的样子。
不自觉:没有察觉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归来的场景,通过对比春天初生的柳色与秋天半黄的柳叶,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年华老去的感慨。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车昔载脂,柳色初濯濯" 这两句设定了一个春日出行的情景,"脂"指的是车轴上的润滑剂,表明诗人曾在春天外出,而"柳色初濯濯"则描绘了新生的柳条柔嫩细腻。

"及归脱征骖,柳叶半黄落" 这两句转换到了秋日归来的情景。"脱征骖"意味着脱掉了行军用的马具,而"柳叶半黄落"则显示出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

"恍然仅一梦,已费十晦朔"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飞逝的无奈与感慨。"恍然"指的是恍惚之间,"仅一梦"则是比喻生命像梦一样短暂,而"已费十晦朔"则强调了岁月匆匆。

最后两句"祇应为客老,惘惘不自觉" 表达了诗人面对自己日渐年迈的无奈和迷茫。"祇应"意为仅仅、只是,而"为客老"则是说自己仿佛还在做客之中而不知不觉间已然老去,"惘惘不自觉"则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困惑和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季节的转换和自然景物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时光难留的悲凉情怀。

收录诗词(262)

杨冠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字:梦锡
  • 籍贯:江陵(今属湖北)
  • 生卒年:1138-?

相关古诗词

楚有■菜色洁而味辛夜对吴监丞饮饮酣荐之以此恍然如在湖湘间

山泽有臞儒,骨相无食肉。

平生藜苋肠,愧负诗书腹。

碧涧掇香芹,雕盘堆苜蓿。

艰苦谋一饱,未免穷途哭。

君今食万钱,肥甘非不足。

味厌五侯鲭,嘉蔬列琼玉。

云自楚中来,芳辛有馀馥。

一笑下箸空,鲸饮荐醽醁。

吟馀诗思清,如行湘水曲。

湘君不复见,直欲跨黄鹄。

形式: 古风

暮景(其一)

鞍马来殊方,祇园已秋寂。

虚堂耿清夜,卧听寒雨滴。

永怀平生愿,浩荡谁与适。

愁心正纷如,西风韵邻笛。

形式: 古风 押[锡]韵

暮景(其二)

客行无常期,远适亦有归。

家人具膏沐,垢发幸一晞。

可怜儿时面,坐受塞色欺。

看镜恍如失,功名定何时。

形式: 古风

题郭季宽晓耕宿钓二图(其一)

牛角横素书,春犁破朝雨。

鸿鹄志安知,功名心自许。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