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六)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冥。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

昆崙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观察龙的变化,才明白极阳的力量。
石林深邃而密集,幽深的洞穴无人能穿越。
古人修成仙道,确实与自然法则同行。
玄妙的感受超乎形象认知,谁能揣摩那深远的神秘世界。
世人受限于眼前,沉溺于饮酒,嘲笑修炼仙道的经文。
昆仑山上有美玉般的神树,怎能不去采摘它的精华呢?

注释

吾观:我观察。
变化:变化。
乃知:才明白。
至阳精:极阳的力量。
石林:石林。
冥密:深邃而密集。
幽洞:幽深的洞穴。
无留行:无人能穿越。
古之:古人。
仙道:仙道。
元化:自然法则。
并:同行。
玄感:玄妙的感受。
象识:形象认知。
沈冥:深远的神秘世界。
世人:世人。
拘目见:受限于眼前。
酣酒:沉溺于饮酒。
丹经:修炼仙道的经文。
昆崙:昆仑山。
瑶树:美玉般的神树。
英:精华。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道家仙境的向往与追求。"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表明诗人通过观察龙的变化来理解到达最高境界的精华。"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则是形容仙境的神秘与深邃,没有人迹可循。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得道成仙者信任,他们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冥"则是说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感不是一般的认知可以触及的,它深不可测。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批判了世人视野狭窄,只沉迷于眼前的享乐,对道家经典不屑一顾。最后两句"昆崙有瑶树,安得采其英"则是诗人对仙境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希望能够得到那些难以企及的珍贵之物。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永恒与精神世界的渴望。

收录诗词(129)

陈子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伯玉
  • 籍贯: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
  • 生卒年:公元661~公元702

相关古诗词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七)

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

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八)

吾观昆崙化,日月沦洞冥。

精魄相交会,天壤以罗生。

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

西方金仙子,崇义乃无明。

空色皆寂灭,缘业定何成。

名教信纷藉,死生俱未停。

形式: 古风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九)

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

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

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

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

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

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形式: 古风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

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

谗说相啖食,利害纷㘈㘈。

便便夸毗子,荣耀更相持。

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

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