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偶成二首(其一)》由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与感慨。
首句“剑气荧荧夜属天”,以剑气象征国家的威严与力量,夜晚的剑光直冲云霄,暗示国家虽处于危难之中,但仍有不屈之气。接着“忍观禾黍废苍烟”一句,通过禾黍的荒废和苍烟的消失,形象地描绘了国家遭受战争破坏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痛心。
“梦中亦问朝廷事,诗后唯书德祐年”两句,揭示了诗人即使在梦中也不忘国家大事,而“德祐年”则是南宋末帝赵昺的年号,意味着诗人对南宋末期国事的深深忧虑。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花柳有愁春正苦,江山无主月空圆”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忧国之情。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充满了愁绪,花柳似乎也在为国家的命运感到悲哀。而“江山无主月空圆”则表达了国家失去统治者后的荒凉与孤独,月亮的圆满反衬出人间的缺憾。
最后,“如今好弃毛锥子,望北长驱马一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绝望与无奈。他希望放弃文人身份,直接投身战场,以实际行动来改变国家的命运。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国家现状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深刻反映了宋末元初时期社会动荡、国家衰败的背景,以及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