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曾机宜题石桥

公才受斧斤,鼻端有馀地。

一官游人间,穷达置度外。

著屐登名山,眺览吞眼界。

倒倾蛟龙室,聊为翰墨戏。

搏取华藏海,几间日相对。

石桥亦何有,万峰作阶陛。

平生冠世境,胜践得君辈。

坏壁题新诗,一洗俗眼眦。

我本个中人,久负未归债。

我自负名山,名山岂余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次韵曾机宜题石桥》。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文墨艺术的追求。

首句“公才受斧斤,鼻端有馀地”以比喻手法,将才华比作可以被雕琢的木头,意在表达诗人的才华横溢,有着无限可能。接着“一官游人间,穷达置度外”则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态度,不以官位高低论成败。

“著屐登名山,眺览吞眼界”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通过登山远眺,开阔视野,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倒倾蛟龙室,聊为翰墨戏”则展示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即使是在虚构的蛟龙之室中,也能尽情挥洒笔墨,享受创作的乐趣。

“搏取华藏海,几间日相对”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知识海洋的探索,如同在华藏海中遨游,每日都能有所收获。“石桥亦何有,万峰作阶陛”则以石桥为引,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奇峰峻岭的世界,台阶般的山峰象征着攀登的历程。

“平生冠世境,胜践得君辈”表达了诗人对与志同道合之人的相遇感到欣喜,共同体验世间最美好的风景。“坏壁题新诗,一洗俗眼眦”则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融入诗歌之中,以此来净化世俗的偏见与狭隘。

最后,“我本个中人,久负未归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同,以及对未能完全实现自我价值的遗憾。“我自负名山,名山岂余弃”则以坚定的语气表明,尽管面临困境,但诗人依然坚守对名山大川的热爱与追求,不会轻易放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艺术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理想境界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和游南台

老思垂一足,饭想成沙纕。

顿斧盘石上,分灯续螺江。

坐令遗迹地,咄嗟成宝坊。

永怀青松下,睡快欣明窗。

曾侯有逸韵,诗律挟风霜。

重来拜白塔,前身疑姓庞。

山僧作巴音,耸肩颀而长。

愿施笔供养,普熏知见香。

吾观三公子,凛然万夫望。

何当吐佳句,刻石照沅湘。

形式: 古风

宝月偶值报慈坐中走笔

十年尘土中,厥状浸成俗。

坐令眠云衣,化作征人服。

此行欲买舟,寻我旧山谷。

识君御水傍,笑齿璨明玉。

肃静鹙子仪,脩拔孝基目。

殷勤抚道义,祖道欲倾覆。

赖子今妙年,真风跬可续。

闻之厚自愧,所趣在幽独。

君言如不欺,是亦含生福。

须臾读君诗,气韵丽可掬。

心胸何玲珑,多能吾所伏。

春流日夜急,归心难管束。

良会故已述,妙谈何日复。

吴山嘉有馀,为君置茅屋。

头白早归来,暮云无使瞩。

形式: 古风

和忠子

牛车注经宗两角,那问虚舟移夜壑。

竹间扫除闻击声,戏作伽陀歌独脚。

心波不兴类古井,情缘脱尽如遗箨。

高笑痴儿倚富贵,危如乳燕方巢幕。

已办山藤待湖月,不把芒鞋穿聚落。

安知沙门自有体,全象纷然众盲摸。

要之行藏不属人,手自安然随展握。

形式: 古风

和堪维那移居

世路惊风波,山林知岁寒。

君看争夺中,忽觉深渺漫。

归来湘西寺,兀坐依蒲团。

摩挲折脚铛,规以稳处安。

湘山亦多态,扶杖时游观。

偶逢林下人,班草一笑欢。

霜风水痕落,岁月难遮拦。

但觉颔髭白,不复知岁残。

堪公故园旧,义胆见急难。

相逢开肺怀,倾倒无馀殚。

所居隔聚落,日喜成媻媻。

作诗誇我贤,宁知如玉冠。

遂分湘山翠,茅檐相对看。

往事都莫理,有求真祸端。

饭罢口挂壁,□□发长叹。

暮寒因有雪,炉暖且檀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