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观复交代

文正活国手,颇恨见不及。

宦游识其孙,想像高冠岌。

岂但为交承,自是贤友执。

尤喜谈性命,微到鬼神泣。

吾曹饮沧海,百川资一吸。

失脚沙土间,卷舌舐泥汁。

焉依既云久,临别百忧集。

去去自护持,雨荷终不湿。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鉴赏

这首诗是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赞美之词。开篇即以“文正活国手,颇恨见不及”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才华横溢、德行高尚的敬佩之情,但同时也感到自己无法尽悉其伟大。接下来,“宦游识其孙,想像高冠岌”则是通过对友人后代的了解,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崇敬之感。

诗中“岂但为交承,自是贤友执”一句,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这不仅是因为彼此之间的交往,更是基于对朋友品德的认同和尊重。紧接着,“尤喜谈性命,微到鬼神泣”则揭示了他们交流的深度,涉及生命、宇宙乃至超自然力量的讨论,这种对话不仅触动人心,甚至能够感动鬼神。

“吾曹饮沧海,百川资一吸。失脚沙土间,卷舌舐泥汁。”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交流如同大海和众水的关系,大海能够包容一切溪流,而朋友之间的交流则如同大海对小溪的滋润。即便是在彼此分别时,也依然能够从对方留下的“泥汁”中感受到深刻的影响。

最后,“焉依既云久,临别百忧集。去去自护持,雨荷终不湿。”诗人在送别之际,心中充满了离愁,但仍然祝愿朋友能够自我保护,不受外界干扰,就如同荷叶上的水珠,即使是连绵的细雨也无法浸湿它。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更通过精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越常人的精神交流和情感联结。

收录诗词(313)

唐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人称鲁国先生。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 字:子西
  • 籍贯: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

相关古诗词

送李四清

连侯爱画鱼,李侯爱画山。

诗情动幽怀,摹写不少閒。

骚雅移丹青,妙寄云水间。

翻然欲登涉,试寻芷与兰。

我不一音解,早年便挂冠。

养拙颓檐下,任真亦足欢。

敌骑践江浙,少长奔荆蛮。

却行虎狼区,益知行路难。

乱来战未息,老去食转艰。

前年治南亩,颇喜人牛安。

力耕日以广,心事日以宽。

行当遂野性,策杖寻江干。

云深几茅屋,柳映一柴关。

扁舟鸣拨剌,危亭秀孱颜。

安得两玉人,邻曲相追攀。

真赏会心处,应当谢毫端。

长哦洗兵马,随意罗杯盘。

伯雅要倾倒,莫厌数往还。

愿如三径松,馀生同岁寒。

形式: 古风

泰定斋诗

寂然数椽下,独耀一宇内。

脱落山水因,妙出仁智外。

君看鉴中事,作止本无碍。

年来识坐忘,唯馀照心在。

形式: 古风

探梅

探春逼残岁,幽香度寒原。

欲看枝横水,会待月挂村。

谁怜槁木中,妙有春风根。

孤芳自一丘,不受烟雾昏。

饱霜分疏瘦,下笑浪蕊繁。

喜无蜂蝶知,那与桃李言。

要当碧云暮,殷勤赋离魂。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筠寮

解衣一寮上,物色太窘束。

柏禅费酬对,松官缚爵禄。

此君真有道,虚心自岩谷。

每以阅世人,得之定超俗。

夜夜幽露寒,惊我庭下绿。

独出万物表,清蟾映疏玉。

嘉此烟雾姿,本无霜雪辱。

朔风舞郊野,秀气压群木。

旧根走苔径,新梢出云屋。

要令千亩广,会待春雨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