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十二首(其六)

一苇载翁去,岂有羡鱼情。

为爱秣陵秋色,独泛大江横。

不是磻溪隐士,不是富春男子,不乞鉴湖清。

三朝瀛海客,八帙老先生。唤农父,引牛牧,召樵兄。

醉向白苹洲畔,把酒问长庚。

人颂起居八座,翁恋烟波万顷,笑与鹭鸥盟。

何必赤松子,遁迹采黄精。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其六)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一苇载翁去”,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乘着一叶扁舟,独自一人前往远方的画面,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接着,“岂有羡鱼情”一句,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世外,但并无羡慕世俗功名之心,而是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为爱秣陵秋色,独泛大江横”两句,点明了诗人对南京(秣陵)秋天景色的喜爱,独自在长江上泛舟,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接下来,“不是磻溪隐士,不是富春男子,不乞鉴湖清”三句,通过对比古代著名的隐士如姜太公、严子陵等,强调了诗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隐士,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三朝瀛海客,八帙老先生”两句,赞美了诗人作为朝廷重臣的阅历与智慧,同时也暗示了其年岁已高,但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与追求。“唤农父,引牛牧,召樵兄”则描绘了诗人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连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民的亲近之情。

“醉向白苹洲畔,把酒问长庚”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饮酒赋诗,与星辰对话的浪漫场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宇宙奥秘的好奇。

“人颂起居八座,翁恋烟波万顷,笑与鹭鸥盟”三句,既是对诗人社会地位的肯定,也是对其内心世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诗人与鹭鸥结盟,象征着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最后,“何必赤松子,遁迹采黄精”两句,以古代仙人赤松子为例,表达了诗人并不需要追求仙人的长生不老,而是更愿意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十二首(其七)

一载住京国,户外满朱轮。

就问朝廷掌故,声望鼎彝陈。

六十年来三老,八千岁中乔木,翁是漆园椿。

风流文字吟,矍铄谪仙人。买归棹,整鱼具,理丝缗。

暂别兰陔馨膳,游泳率吾真。

不列玉箫金管,只载法书名画,去结米家邻。

来岁桂丛发,重到作嘉宾。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真]韵

水调歌头十二首(其八)

梦醒箬篷底,一点一声秋。

密密疏疏淅淅,听遍不胜愁。

数朵湿山如黛,两岸芦花似雪,白了旅人头。

谁识绣衣客,转忆绿苹州。是僧楼,是罗帐,是扁舟。

触惹平生心事,仕宦苦沈浮。

忽见鱼生床下,又听蛙鸣灶底,难得唤晴鸠。

檐溜洒空下,多半作浮沤。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十二首(其九)

何处乞鱼艇,应怪雁声迟。

多少青山红树,谁唱去来词。

想到平冈古木,梦落横塘小岸,各自有相思。

莫笑伯时懒,公尚在京师。水粼粼,石齿齿,草离离。

人生转境堪念,怅惘概如斯。

只好卧游薮泽,便是燕居清旷,真个欲何之。

烟水接天阔,让与白鸥嘻。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支]韵

水调歌头十二首(其十)

蚤作文中子,晚号石徂徕。

闲数江东名士,弟子尽邹枚。

堂上六经诸子,杖底千严万壑,窗对淀湖开。

梁孟笑偕老,两拜告身来。探龙湫,观禹穴,问天台。

更看广陵潮势,八月走奔雷。

传说种花仙吏,仍是皱庭学士,九载舞衣陪。

宦成奉亲去,双举介眉杯。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