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贾公挽辞二首(其一)

功名烜赫在三朝,经术从容辅汉条。

儒服早纡丞相绂,戎冠再插侍中貂。

开仓六塔流人复,出甲甘陵叛党销。

东第祇今空画像,当时于此识风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功名显赫历经三个朝代,精通经学从容辅佐汉室
早年身着儒服担任丞相,后来又戴上武冠成为侍中
打开粮仓救济流民,平定甘陵叛乱消除祸患
昔日的东第如今只剩画像,当年此处曾见证他的风采

注释

功名:显赫的名声和地位。
三朝:三个不同的朝代。
经术:儒家经典学问。
从容:镇定自若,有条不紊。
儒服:儒生的服装,象征文职。
丞相绂:丞相的官印绶带。
戎冠:军帽,象征武职。
侍中貂:侍中的官帽装饰,象征侍奉皇帝。
开仓:打开粮仓发放粮食。
六塔:可能指六个粮仓或地名。
流人:流离失所的人。
叛党:反叛者。
东第:东部的府邸。
画像:画像留存。
风标:风采和典范。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古人功业与风范的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形象描绘来表达对他们才华横溢和影响深远的赞美。开篇“功名烜赫在三朝”即点出了诗中所述之人的杰出成就跨越了三个朝代,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随后的“经术从容辅汉条”,则展示了这位人物在学术和治国上的修养与能力,能够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去辅佐王朝的政事。

接下来的“儒服早纡丞相绂,戎冠再插侍中貂”进一步描写了其身穿儒家衣饰,担任丞相之职,同时又曾佩戴军人的帽子,担任过侍中的官职,这些字眼传递出一个多才多艺、在文武两方面都有杰出表现的历史人物形象。

诗的后半部分“开仓六塔流人复,出甲甘陵叛党销”则展现了这位人物在政治上的果断决策和治理能力。最后,“东第祇今空画像,当时于此识风标”通过对比空有其名的东第和画中之人的形象,强调了诗中所述之人实实在在的影响力,是当时人们认识到风范与榜样的关键。

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才能与品格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王安石对于前贤的崇敬和追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王子直挽辞

多才自合至公卿,岂料青衫困一生。

太史有书能叙事,子云于世不徼名。

丘坟惨淡箕山绿,门巷萧条颍水清。

握手笑言如昨日,白头东望一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王中甫学士挽辞

同学金陵最少年,奏书曾用牍三千。

盛名非复居人后,壮岁如何弃我先。

种橘园林无旧业,采蘋洲渚有新篇。

蒜山东路春风绿,埋没谁知太守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王村

晻霭王村路,春风北使旗。

尘催轻骑走,寒咽短箫吹。

揽辔联貂帽,投鞭各酒卮。

纷纷小儿女,何事倚墙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王浮梁太丞之听讼轩有水禽三巢于竹林之上恬而自得邑人作诗以美之因次元韵

水边舟动多惊散,何事林间近绝疑。

野意肯从威令至,旧巢犹有主人知。

不关饮啄春江暖,自在飞鸣夏日迟。

览德岂无丹穴凤,到时应让向南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