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

晻霭王村路,春风北使旗。

尘催轻骑走,寒咽短箫吹。

揽辔联貂帽,投鞭各酒卮。

纷纷小儿女,何事倚墙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暮色笼罩下的王村小路,春风中飘扬着北使的旗帜。
风尘中,轻骑兵疾驰而过,寒冷的空气中传来短箫低沉的吹奏声。
他们挽起缰绳,头戴连貂皮帽,举杯畅饮。
周围的小孩子们好奇地倚靠在墙上偷看这一切。

注释

晻霭:昏暗、迷蒙的景象。
王村:可能指某个贵族或皇室村庄。
北使旗:来自北方的使者所携带的旗帜。
轻骑:快速行动的骑兵。
寒咽短箫:寒冷中吹奏的短箫声音低沉。
揽辔:拉住马缰。
貂帽:贵重的貂皮帽子,象征地位。
投鞭:古代典故,比喻豪迈饮酒。
酒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纷纷小儿女:众多的孩子们。
倚墙窥:靠着墙偷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村庄生活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景象和人物动作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深切感受和赞美。

“晻霭王村路,春风北使旗。”开篇即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郊野的景象。晻霭(音同“昏黯”)用来形容暮色中透出的微光,这里可能指的是早晨或傍晚柔和的阳光。而“王村路”则是诗人对所处环境的一种定位,暗示这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春风轻拂,北使旗在风中飘扬,这里的“北使旗”很可能是指代官府或军队的信号旗帜。

“尘催轻骑走,寒咽短箫吹。”这一句则转向了动态的描写。轻骑者因为尘土飞扬而加快了步伐,这里不仅表现了行进的速度感,还透露出一种迫切的情绪。而“寒咽短箫吹”则是对环境气氛的一种烘托,既可能是指早春天气尚冷,也可能暗示着某种节令或情境。

“揽辔联貂帽,投鞭各酒卮。”这一段落中的“揽辔”和“投鞭”都是驾驭马匹的动作。“联貂帽”则是对官员或骑士头饰的一种描绘,这里的“貂”可能指的是貂皮边缘,象征着身份尊贵。而“各酒卮”则表明了人物之间的交流和欢聚。

“纷纷小儿女,何事倚墙窥。”诗歌最后一句转向了孩子们的动态描写。“纷纷”形容孩子们活动时的活泼可爱之状,而“小儿女”则指代着年幼的村庄孩童。他们“倚墙窥”的情景,不仅展现了好奇和探索的天性,也可能暗示着对外界某种事件或变化的一种关注。

整首诗通过层次分明、细节丰富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乡村春日生活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平和安宁生活状态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王浮梁太丞之听讼轩有水禽三巢于竹林之上恬而自得邑人作诗以美之因次元韵

水边舟动多惊散,何事林间近绝疑。

野意肯从威令至,旧巢犹有主人知。

不关饮啄春江暖,自在飞鸣夏日迟。

览德岂无丹穴凤,到时应让向南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王逢原挽辞

蒿里竟何在,死生从此分。

谩传仙掌籍,谁见鬼修文。

蔡琰能传业,侯芭为起坟。

伤心北风路,吹泪湿江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长干寺

梵馆清闲侧布金,小塘回曲翠文深。

柳条不动千丝直,荷叶相依万盖阴。

漠漠岑云相上下,翩翩沙鸟自浮沈。

羁人乐此忘归思,忍向西风学越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长垣北

揽辔长垣北,貂寒不自持。

霜风急鼓吹,烟月暗旌旗。

骑火流星点,墙桑亚戟枝。

柴荆掩春梦,谁见我行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