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韦司户山亭院

人幽想灵山,意惬怜远水。

习静务为适,所居还复尔。

汲流涨华池,开酌宴君子。

苔径试窥践,石屏可攀倚。

入门见中峰,携手如万里。

横琴了无事,垂钓应有以。

高馆何沈沈,飒然凉风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人在幽深之地思念灵山,心意满足欣赏远方之水。
追求宁静只为舒适,居住之处也如此相似。
汲取流水填满华丽的池塘,打开美酒款待尊贵的宾客。
踏着青苔小径探索,石屏可供攀爬依靠。
进门即见中央的山峰,仿佛与万里之外的朋友携手共游。
横抱古琴无事可做,垂钓或许能带来心灵的寄托。
高大的馆舍寂静深沉,忽然间凉风四起。

注释

人:个人。
幽想:深深思索。
灵山:神圣的山。
意惬:心情愉快。
怜:怜爱。
远水:远方的水面。
习静:追求平静。
务为适:致力于舒适。
所居:居住的地方。
汲流:汲取流水。
涨:填满。
华池:华丽的池塘。
宴君子:宴请有德之人。
苔径:长满苔藓的小路。
窥践:探索。
石屏:石制屏风。
中峰:中央的山峰。
如万里:仿佛遥远。
横琴:横放古琴。
了无事:无所事事。
垂钓:垂钓消遣。
应有以:或许有所得。
高馆:高大的馆舍。
沈沈:深沉。
飒然:忽然。
凉风:凉爽的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灵山幽静处所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诗人通过对眼前景物的细腻描写,如汲流涨华池、苔径试窥践、石屏可攀倚等,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山中生活画卷。

"习静务为适,所居还复尔"表明诗人已经习惯并享受着这种隐逸的生活。"携手如万里"则透露出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在这宁静环境中的欢聚时光。

"横琴了无事,垂钓应有以"显示了诗人在山中过上了悠闲自得的日子,有时轻抚琴弦,有时垂钩捕鱼,都是一种享受生活、顺其自然的心境。

最后两句"高馆何沈沈,飒然凉风起"则描绘了一幅高阁中的清凉景象,诗人在这里感受着山中特有的清新空气和凉爽的微风,这种感觉让人心旷神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情表达,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生活状态。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效古赠崔二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

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

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

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

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

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

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形式: 古风

涟上别王秀才

飘飖经远道,客思满穷秋。

浩荡对长涟,君行殊未休。

崎岖山海侧,想像无前俦。

何意照乘珠,忽然欲暗投。

东路方萧条,楚歌复悲愁。

暮帆使人感,去鸟兼离忧。

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

余亦从此辞,异乡难久留。

赠言岂终极,慎勿滞沧洲。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涟上题樊氏水亭

涟上非所趣,偶为世务牵。

经时驻归棹,日夕对平川。

莫论行子愁,且得主人贤。

亭上酒初熟,厨中鱼每鲜。

自说宦游来,因之居住偏。

煮盐沧海曲,种稻长淮边。

四时常晏如,百口无饥年。

菱芋藩篱下,渔樵耳目前。

异县少朋从,我行复迍邅。

向不逢此君,孤舟已言旋。

明日又分首,风涛还眇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忆昨相逢论久要,顾君哂我轻常调。

羁旅虽同白社游,诗书已作青云料。

蹇质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

长歌达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后名。

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此时亦得辞渔樵,青袍裹身荷圣朝。

犁牛钓竿不复见,县人邑吏来相邀。

远路鸣蝉秋兴发,华堂美酒离忧销。

不知何日更携手,应念兹晨去折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