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忆昨相逢论久要,顾君哂我轻常调。

羁旅虽同白社游,诗书已作青云料。

蹇质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

长歌达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后名。

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此时亦得辞渔樵,青袍裹身荷圣朝。

犁牛钓竿不复见,县人邑吏来相邀。

远路鸣蝉秋兴发,华堂美酒离忧销。

不知何日更携手,应念兹晨去折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名为《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开篇“忆昨相逢论久要”两句,通过回忆与朋友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往日时光的怀念。

接着,“顾君哂我轻常调”一句,透露出诗人在友人的眼中可能是一个性格随和、不拘小节的人。这与唐代文人风流倜傥的形象相吻合,显示了诗人个性的同时,也反映出朋友间的情谊。

“羁旅虽同白社游,诗书已作青云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和友人共同在外漂泊的情景,并通过“诗书”表达了他们对文化的追求和精神的寄托。“青云料”则是一种比喻,意味着诗人的抱负远大,如同青云一般高远。

“蹇质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两句,诗人自嘲自己才能平庸,没有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即使年岁已高,仍然在不断努力的态度。这反映出古代士人的常态,他们往往将个人成就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对个人的要求极高。

“长歌达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后名”两句,则是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他通过“长歌”和“大笑”来表达一种超脱的生活哲学,即在宴饮畅谈中享受当下,同时对那些过于看重名声的人持有一种豁达的态度。

“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两句,诗人感慨于得遇明主和良好的时机,这使他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也在寻找那些能够与之交流思想的知音。

以下几句“此时亦得辞渔樵,青袍裹身荷圣朝。犁牛钓竿不复见,县人邑吏来相邀”则描写了诗人在某种情况下决定告别田园生活,返回仕途,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无奈和接受。

“远路鸣蝉秋兴发,华堂美酒离忧销”两句,是诗人在即将离别之时,通过描写秋日蝉鸣声和饮酒的情景,以此来抒发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同时也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

最后,“不知何日更携手,应念兹晨去折腰”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与朋友重逢时刻的期待和留恋之情。通过“更携手”,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而“应念兹晨去折腰”则是一种辞行前的惆怅与不舍。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接受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期待,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途中酬李少府赠别之作

西上逢节换,东征私自怜。

故人今卧疾,欲别还留连。

举酒临南轩,夕阳满中筵。

宁知江上兴,乃在河梁偏。

行李多光辉,札翰忽相鲜。

谁谓岁月晚,交情尚贞坚。

终嗟州县劳,官谤复迍邅。

虽负忠信美,其如方寸悬。

连帅扇清风,千里犹眼前。

曾是趋藻镜,不应翻弃捐。

日来知自强,风气殊未痊。

可以加药物,胡为辄忧煎。

驱马出大梁,原野一悠然。

柳色感行客,云阴愁远天。

皇明烛幽遐,德泽普照宣。

鹓鸿列霄汉,燕雀何翩翩。

余亦惬所从,渔樵十二年。

种瓜漆园里,凿井卢门边。

去去勿重陈,生涯难勉旃。

或期遇春事,与尔复周旋。

投报空回首,狂歌谢比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

多雨殊未已,秋云更沈沈。

洛阳故人初解印,山东小吏来相寻。

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

豁达常推海内贤,殷勤但酌尊中酒。

饮醉欲言归剡溪,门前驷马光照衣。

路傍观者徒唧唧,我公不以为是非。

形式: 古风

淇上别刘少府子英

近来住淇上,萧条惟空林。

又非耕种时,闲散多自任。

伊君独知我,驱马欲招寻。

千里忽携手,十年同苦心。

求仁见交态,于道喜甘临。

逸思乃天纵,微才应陆沈。

飘然归故乡,不复问离襟。

南登黎阳渡,莽苍寒云阴。

桑叶原上起,河淩山下深。

途穷更远别,相对益悲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渔父歌

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

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

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

料得孤舟无定止,日暮持竿何处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