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诗效其体(其三)

左耳听比邻,哀哀哭其夫。

家破肉未寒,欲与死者俱。

右耳听嫠妇,呱呱哀其雏。

夫亡仅一女,不自禁毒痡。

揽衣夜向晨,铙鼓何喧呼。

谁何过丧车,送骨荒山隅。

中年自多感,人世何所娱。

闻见又如此,坐叹岁月徂。

明朝计安出,痛饮真良图。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翻译

左耳倾听邻居的哭声,悲痛地悼念她的丈夫。
家庭破碎尸骨尚温,她想随亡者而去。
右耳听见寡妇的婴儿啼哭,哀伤无助。
丈夫已逝,只剩下一个女儿,她无法独自承受痛苦。
整夜披衣直到天明,战鼓声为何如此喧闹?
是谁路过丧车,将骨灰送往荒山之侧。
中年时分感触颇多,人生何处寻欢愉。
眼前景象令人叹息,岁月匆匆流逝。
明日该有何打算,痛饮或许能暂时忘忧。

注释

左耳:倾听。
哀哀:悲伤地。
夫:丈夫。
家破:家庭破裂。
肉未寒:尸骨尚温。
俱:一起。
右耳:倾听。
嫠妇:寡妇。
雏:婴儿。
夫亡:丈夫去世。
仅:只有。
禁毒痡:独自承受痛苦。
揽衣:披衣。
夜向晨:整夜到天明。
铙鼓:战鼓。
何喧呼:为何喧闹。
丧车:丧葬车。
荒山隅:荒山边。
中年自多感:中年人多感慨。
何所娱:何处寻乐。
闻见:所见所闻。
岁月徂:岁月流逝。
明朝:明天。
计安出:有何打算。
良图:好办法。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宋代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读白诗效其体(其三)》。诗人在此通过对比邻和嫠妇的遭遇,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人世困苦的深刻感悟。

左耳听比邻哀哀哭其夫,是描绘一位新寡妇的情景,她家中刚发生不幸,丈夫去世,肉还未冷,心中充满了与亡夫共赴黄泉的愿望。右耳听嫠妇呱呱哀其雏,则是另一位失去了丈夫、只剩下一个女儿的妇人,她在悲痛之余,不禁对生活中的种种苦难感到绝望。

揽衣夜向晨,铙鼓何喧呼,是诗人夜晚披衣而坐,听着外面传来的战鼓声响,心中充满了对未来命运的忧虑。谁何过丧车,送骨荒山隅,则是对逝者生前遭遇的哀叹,他们的遗骨被送往荒凉的山野。

中年自多感,人世何所娱,是诗人在经历了种种悲欢离合之后,对人生的无常和苦难有了更深的体会。闻见又如此,坐叹岁月徂,则是诗人面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不禁发出长叹,感慨时光易逝。

最后两句“明朝计安出,痛饮真良图”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某种理想境界的向往,他决定在明天一早出去寻找心中的平静,而今晚则是痛饮,以抒发内心的忧伤。

这首诗通过对比邻和嫠妇的悲惨遭遇,展现了人生无常、苦难连绵的主题,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读白诗效其体(其二)

人生有穷达,不系才不才。

造物所付与,圣贤不能回。

君看孔孟氏,遇世何如哉。

岂其有不如,王驩与桓魋。

以兹自忖度,所遭已踰涯。

前瞻固不反,后顾又可咍。

同时第进士,或未离蒿莱。

归来亦云幸,潇散月下杯。

山池芰荷过,野岸芙蓉开。

幅巾一筇竹,适可眠秋厓。

形式: 古风

读白诗效其体(其一)

我贫良亦艰,未老生白须。

策名奉常第,年已三十馀。

半生苦无几,宁不欲疾驱。

山麋野而僻,所至皆崎岖。

一登督视府,两驾太守车。

意见有不合,索去不待炊。

所以二十载,同一优侏儒。

岂如云水身,自适瓜芋区。

夕吾酒一瓢,朝吾饭一盂。

贫贱与富贵,本自无羞殊。

寄语刘伯龙,毋烦鬼揶揄。

形式: 古风

阅视赏射

边角悲鸣霜扑地,将校宁甘泼寒戏。

熊旗引队柳营晓,大羽插腰生意气。

虎皮半捲并铁刀,臂鞲蜀锦团雕袍。

士不敢喘那敢骄,肃听号令惟所操。

撚弦唾手试弓刀,例物角花金碗的。

左军右军分两翼,簇簇飞星点红砾。

一麾白羽人肩摩,三军欢踊声鸣鼍。

教头喝赐谁最多,铁丝箭者无以过。

大风飞云歌汉歌,安得一箭开关河。

汉家君王自神武,边头将臣如卧虎。

觉吾目中无此虏,待射金牌大郎主。

石崖天齐勒碑颂,那知援笔无燕许。

形式: 古风

陪刘提察少集四圣观(其一)

江山于我故眼青,我亦辄以诗酬之。

东华昨梦已尘土,千万勿令鸥鹭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