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鞭亭

黄须鲜卑勇无策,自驰骏马来窥贼。

贼奴但怪日绕营,起看飞尘已无迹。

宝鞭不惜弃道傍,坐令老妪知兴亡。

百年社稷有天意,奸锋逆焰徒鸱张。

孤城遗迹森在目,平湖无波春草绿。

却对青山忆谢公,公老犹嫌人姓木。

边兵已重朝士轻,中原有路何由行。

柙中虎兕不可制,江左夷吾浪得名。

形式: 古风

翻译

胡须鲜亮的鲜卑勇士无计可施,独自驱马前来侦察敌情。
敌人只惊讶于太阳每日环绕营地,抬头看去,飞扬的尘土已无踪影。
他连珍贵的鞭子都扔在路边,只让老妇人见证了国家的兴衰。
国家的百年基业自有天意,奸邪之辈嚣张一时终究无用。
孤城遗迹历历在目,平静的湖面春草翠绿。
面对青山,我怀念谢公,他虽年迈,仍嫌世人过于拘泥。
前线士兵沉重,朝廷官员却轻视边防,中原之路如何能行?
笼中的猛兽无法控制,江东的夷吾空有虚名。

注释

黄须:形容胡须鲜明。
窥贼:侦察敌人。
贼奴:敌人。
飞尘:飞扬的尘土。
宝鞭:珍贵的鞭子。
老妪:老妇人。
奸锋:奸邪之人。
逆焰:嚣张气焰。
孤城:孤立的城市。
谢公:指谢安,东晋名臣。
柙中虎兕:比喻被囚禁的危险人物。
江左夷吾:比喻徒有虚名的人。
夷吾:管仲,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名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勇的鲜卑将领,他骑马突袭敌营,其勇猛如同黄须少年。敌人只看到尘土飞扬,却不知他已经离去。将领舍弃了珍贵的宝鞭,这一举动让老妇人都明白国家兴衰之理。诗中暗示江山社稷自有天定,即使奸邪势力嚣张,也终将败亡。

诗人游历到昔日孤城遗址,眼前是平静的湖面和绿意盎然的春草,不禁怀念起谢公那样的贤者。然而,如今边疆战事紧张,朝中官员轻视边防,诗人感叹自己身处困境,无法轻易返回中原。他以柙中的猛兽比喻潜在的危机,暗示如若不妥善处理,后果不堪设想,而江左的夷吾(指诸葛亮)虽有盛名,但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徒有虚名。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仰慕,同时也揭示了对当权者决策的批评。

收录诗词(686)

韩元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字:无咎
  • 号:南涧
  • 籍贯: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1118~1187

相关古诗词

范良臣见过云有食粥之忧以斛米助之因得长句

救饥岂复卫文子,阙食尚怜颜鲁公。

定知啜粥可糊口,未至复疾号山芎。

东方千牍羡饱死,颜氏一瓢嗟屡空。

我家无钱但斛粟,与子共坐诗能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郑仲南五梅图

江南酒美樽不空,十年醉倒梅花中。

经行所见略可谱,一一秀骨含仙风。

不将铅华污真色,亦有醉脸匀春红。

重英千叶两何好,玉立但喜肌微丰。

红绡金缕变新样,品异独许天香同。

花开到处即吾圃,水寒月淡烟空濛。

醉来踏雪更起舞,长歌目送南飞鸿。

自后春归厌寂寞,坐觉桃李难为容。

忽惊横轴入吾手,世上犹有丹青工。

扶疏清影卧空碧,一笑似喜曾相逢。

君家亭馆安用此,此物自昔添诗穷。

诗成妙手傥不惜,画我曳杖穿芳丛。

形式: 古风

雨中同伯恭至湖上

莫嫌鞭马踏春泥,茶鼎诗囊偶共携。

山色雨深看更好,湖光烟接望还迷。

连天花絮飞将尽,夹道蒲荷长欲齐。

官事得閒须洗眼,蓬壶只在帝城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青阳龙池山潮泉其应有时祷于泉上坐顷三应山中人以为未有也

八月钱塘岸,江潮昼殷雷。

岂知惊浪涌,不转此峰来。

古窦深无际,神渊秘莫开。

山灵如爱我,三送雪成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