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荷李常侍过郊居

贱子守柴荆,谁人记姓名。

风云千骑降,草木一阳生。

礼异江河动,欢殊里巷惊。

称觞容侍坐,看竹许同行。

遇觉沧溟浅,恩疑太岳轻。

尽搜天地物,无谕此时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我这贫贱之人守着简陋的居所,谁还会记得我的名字。
风云变幻中,千骑归降,万物复苏,春天来临。
礼仪之盛如同江河涌动,人们的喜悦惊动了街巷。
他们热情邀请,允许我在旁边陪坐,还希望我能一同赏竹游历。
我感到自己的境遇如沧海一粟般微小,他们的恩德却重如泰山。
我尽力寻找天地间的各种事物,却无法表达此刻心中的感激之情。

注释

贱子:贫贱之人。
柴荆:简陋居所。
风云:自然现象。
千骑:众多骑兵。
礼异:礼仪盛大。
江河动:比喻影响广泛。
称觞:举杯庆祝。
容侍坐:允许陪坐。
恩疑太岳轻:恩德重如泰山。
无谕:难以表达。
此时情:此刻心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自然界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对自由和超脱世俗羁绊的向往。开篇“贱子守柴荆,谁人记姓名”表达了隐者的低调和不愿为世人所知的态度,他如同普通的柴火和荆棘,不被人注意也不愿被人提及。

“风云千骑降,草木一阳生”则是对自然界变化的描写,风云聚散如千军来去,而草木在春天得到阳光的滋润而生长,这两句通过对比隐喻了隐者与世俗世界的不同。

“礼异江河动,欢殊里巷惊”表达了隐者对于不同于世俗礼节和欢乐的追求,他更欣赏自然界的变化和宁静的生活,而非都市中的喧嚣和变迁。

“称觞容侍坐,看竹许同行”则描绘了一位客人来访,与隐者共同饮酒,坐在自然美景中观赏竹林,感受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快乐。

“遇觉沧溟浅,恩疑太岳轻”透露了隐者的内心世界,他对于世俗恩情的浅薄和对高山(象征理想或信仰)的追求之轻,这里可能暗含着对世俗生活的一种超越。

最后,“尽搜天地物,无谕此时情”表达了诗人希望将所有自然万物都搜集起来,以此来解释他当下的心情,这种心情是难以言说的,只能通过与自然的融合来体会。

整首诗通过对隐者生活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收录诗词(30)

熊孺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和年间(806—820)登进士第,为四川藩镇从事,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时相赠答。白居易《洪州逢》、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达了他们之间情谊。他勤于创作,写诗很多,而传于后世的仅存诗集一卷。其中赠答应酬之作较多,佳句不少。有些诗句感情真挚、动人,为时所传诵

  • 籍贯: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
  • 生卒年:806—820

相关古诗词

送杨谏议赴河西节度判官兼呈韩王二侍御

贤哉征西将,幕府多俊人。

筹议秉刀尺,话言在经纶。

先鞭羡之子,走马辞咸秦。

庭论许名实,数公当即真。

行行弄文翰,婉婉光使臣。

今者所从谁,不闻歌苦辛。

黄云萧关道,白日惊沙尘。

虏寇有时猎,汉兵行复巡。

王师已无战,传檄奉良臣。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祖龙词

平吞六国更何求,童女童男问十洲。

沧海不回应怅望,始知徐福解风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谪居海上

家临泾水隔秦川,来往关河路八千。

堪恨此身何处老,始皇桥畔又经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戛玉有馀声

戛玉音难尽,凝人思转清。

依稀流户牖,髣髴在檐楹。

更逐松风起,还将涧水并。

乐中和旧曲,天际转馀声。

漂渺浮烟远,温柔入耳轻。

想如君子佩,时得上堂鸣。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