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埽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形式: 古风

翻译

渔舟在春水和山色中嬉戏,两岸桃花盛开簇拥着渡口。
坐着看红色的树林忘记了远方,走完青溪的全程也没遇见人。
山口悄悄穿行变得曲折幽深,山峦打开视野又变成了平坦之地。
远远望去,一处云雾缭绕的地方是密集的树木,走近了,看到许多人家散落在花竹之间。
樵夫初次传递出汉人的姓名,居民仍未改变秦时的服饰。
人们共同居住在武陵源,仿佛世外桃源般开始建设田园。
明亮的月光下,房屋静静的,日出时云雾中的鸡犬声响起。
听到世俗的客人争相来访,他们急忙引路回家询问世间的事情。
天亮时,巷子里的人扫除花瓣,傍晚,渔夫和樵夫乘船返回水边。
起初为避世来到人间之外,等到成仙后便不再回来。
峡谷里谁能知道有人类的生活,世人远望只能看到空旷的云山。
不怀疑这是仙境难以遇见,但世俗之心未消,还思念着故乡的县邑。
出洞口不论隔着多少山水,离开家乡打算长久地游历。
自以为曾经来过不会迷失,哪知峰峦沟壑已发生了变化。
当时只记得深入山中,青溪曲曲折折通向了云雾缭绕的丛林。
春天来时,满是桃花的水流遍地,分辨不出仙境的源头在哪里寻找。

注释

渔舟:捕鱼的小船。
逐水:沿着河流而行。
津:渡口。
隈隩:弯曲、幽深的地方。
旷望:开阔的视野。
攒云树:聚集在云雾中的树木。
樵客:砍柴的人。
居人:居民。
武陵源:指桃花源,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国。
房栊:房屋的窗户或栏杆。
闾巷:街巷,代指居民区。
游衍:游历,漫游。
峰壑:山峰和山谷。
桃花水:桃花盛开时的春水。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使用了"渔舟逐水爱山春"、"坐看红树不知远"等意象,展现出一种超然世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诗人的笔触轻盈而不失深远,他通过对桃花和青溪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同时,诗中的"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等句,又表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幽深,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之美、隐逸之乐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解薜登天朝,去师偶时哲。

岂惟山中人,兼负松上月。

宿昔同游止,致身云霞末。

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

好依盘石饭,屡对瀑泉渴。

理齐小狎隐,道胜宁外物。

舍弟官崇高,宗兄此削发。

荆扉但洒扫,乘闲当过歇。

形式: 古风

资圣寺送甘二

浮生信如寄,薄宦夫何有。

来往本无归,别离方此受。

柳色蔼春馀,槐阴清夏首。

不觉御沟上,衔悲执杯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偶然作六首(其一)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

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

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

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

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偶然作六首(其二)

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门里。

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

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

短褐不为薄,园葵固足美。

动则长子孙,不曾向城市。

五帝与三王,古来称天子。

干戈将揖让,毕竟何者是。

得意苟为乐,野田安足鄙。

且当放怀去,行行没馀齿。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