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睡

永夜不欲睡,虚堂闭复开。

却离灯影去,待得月光来。

落叶逢巢住,飞萤值我回。

天明拂经案,一炷白檀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漫长的夜晚不想入睡,空荡的厅堂关了又开。
远离那灯火的光影,等待着月光的轻抚洒下来。
飘落的叶子遇到鸟巢便栖息,飞舞的萤火虫恰好伴我归。
天亮时拂去经书上的尘埃,只留下一柱白檀香灰烬徘徊。

注释

永夜:漫长的夜晚。
不欲睡:不想入睡。
虚堂:空荡的厅堂。
闭复开:关了又开。
却离:远离。
灯影:灯火的光影。
待得:等待着。
月光来:月光的照耀。
落叶:飘落的叶子。
逢巢住:遇到栖息地便停留。
飞萤:飞舞的萤火虫。
值我回:恰好与我一同归来。
天明:天亮时。
拂经案:拂去经书上的尘埃。
一炷:一柱。
白檀灰:白檀香燃烧后的灰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清醒而无法入眠的场景,表达了一种期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诗人在静谧的夜中,不愿意就此沉睡,而是选择开启虚堂之门,与外界交流。

"却离灯影去,待得月光来"两句,显示了诗人对自然光线的向往和追求,宁愿等待清凉的月光也不愿意在昏黄的灯光下打发时光。这不仅是对视觉美感的追求,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纯净、明亮事物的渴望。

"落叶逢巢住,飞萤值我回"两句,则写出了诗人与自然界生灵和谐共处的情景。落叶成堆,成为小动物的栖息之地;飞萤在夜晚闪烁,其光芒引导着诗人的归途。这既是对自然生态链的观察,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多样性和平衡的尊重。

"天明拂经案,一炷白檀灰"则是在描述清晨时分,诗人开始阅读经典之事。白檀香灰形容了时间的流逝,这里的“一炷”暗示了一种节制和专注的心态,是对内心世界的描绘。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光线、生物共生以及清晨阅读经典等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静谧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情感态度。这种对内心世界和外部自然的双重关注,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操表现。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中春怆怀寄二三知己

眼暗心还白,逢春强凭栏。

因闻积雨夜,却忆旧山寒。

竹撼烟丛滑,花烧露朵乾。

故人相会处,应话此衰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中春林下偶作

净境无人可共携,闲眠未起日光低。

浮生莫把还丹续,万事须将至理齐。

花在月明蝴蝶梦,雨馀山绿杜鹃啼。

何能向外求攀折,岩桂枝条拂石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中春感兴

春风日日雨时时,寒力潜从暖势衰。

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诗通物理行堪掇,道合天机坐可窥。

应是正人持造化,尽驱幽细入垆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中秋十五夜寄人

高河瑟瑟转金盘,喷露吹光逆凭栏。

四海鱼龙精魄冷,五山鸾鹤骨毛寒。

今宵尽向圆时望,后夜谁当缺处看。

何事清光与蟾兔,却教才小少留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