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东川.夜深行

夜深犹自绕江行,震地江声似鼓声。

渐见戍楼疑近驿,百牢关吏火前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深夜里仍在江面环绕而行,轰隆的江水声仿佛战鼓在敲响。
渐渐望见哨所像是接近了驿站,百牢关的守吏举着火把在前方迎接。

注释

夜深:指很晚的夜晚。
犹自:仍然。
绕江行:在江面上航行。
震地:震动大地,形容声音之大。
江声:江水的声音。
渐见:逐渐看见。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疑近驿:疑惑中觉得接近了驿站。
百牢关:地名,此指重要的关卡。
关吏:守关的官吏。
火前迎:举着火把在前面迎接。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深夜中的人在江边行走,感受着大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织的氛围。首句“夜深犹自绕江行”表达了诗人夜深人静时仍然不忍离去,继续沿着江岸漫步的情景。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风光的钟爱,也透露出一种难以忘怀的执着。

接着“震地江声似鼓声”一句,以惊人的比喻形象,将江水的轰鸣之声比作震耳欲聋的战鼓。这不仅传达了声音的强烈,更暗示了一种力量和动荡,这可能是自然界的声音,也可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回响。

随后“渐见戍楼疑近驿”一句,通过视觉上的朦胧感受,描绘出远处的军事建筑——戍楼逐渐清晰的轮廓,这种不确定性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这里的“疑”字用得妙,让人感觉到诗人在夜色中的观察和推测。

最后“百牢关吏火前迎”一句,显示了边塞地区军事管理的严格与警觉。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即便是深夜,也有官吏提着火把前来迎接,这不仅体现了军中纪律之严,也反映出诗人所处时代的紧张气氛。

这首诗通过对夜色中的江行、自然声音、建筑轮廓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特殊的历史时期与空间氛围,既有自然之美,也不乏边塞之严峻。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使东川.骆口驿二首(其一)

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题名王白诗。

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使东川.骆口驿二首(其二)

二星徼外通蛮服,五夜灯前草御文。

我到东川恰相半,向南看月北看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使东川.望驿台

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使东川.望喜驿

满眼文书堆案边,眼昏偷得暂时眠。

子规惊觉灯又灭,一道月光横枕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