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其一)

家风台柏老,遗直故依然。

节见南迁后,神凝未瞑前。

临民旧有法,训子适成篇。

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家族的风气如同古老的台柏树,正直的本质始终如一。
经历了南方迁移后,它的精神仍然凝聚,眼神未曾闭合。
面对百姓时,它遵循着古老的法则,教育子女的话语恰似一篇篇章。
历经九转变化,它依然存在,难道这与道家的修炼理论是随意流传的吗?

注释

家风:家族的传统风气。
台柏:一种常绿乔木,象征坚韧和正直。
遗直:遗留下来的正直品质。
南迁:指历史上的南方迁移事件。
神凝:精神专注而凝聚。
瞑:闭眼,这里指死亡。
临民:面对民众。
法:法则,规矩。
训子:教育子女。
篇:文章,这里指教导的话语。
九转:道教修炼中的一个概念,表示多次转化。
参同:《参同契》, 道教经典,强调修炼方法的统一性。
妄传:随意或错误地传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逝者高尚品格的敬仰和对其家风传承的感慨。"家风台柏老"以台柏比喻逝者的家族传统,历经岁月沧桑而依旧坚韧,象征着家族的正直与长久。"遗直故依然"进一步强调了逝者遗留下来的正直品性并未因时间流逝而改变。

"节见南迁后,神凝未瞑前",通过"南迁"可能暗示逝者曾经历人生的艰难时期,但精神始终凝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保持清醒。"临民旧有法,训子适成篇",描述逝者生前治理百姓有方,教育子女也严谨有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最后两句"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九转"可能指修炼或人生经验的积累,表达对逝者智慧和教诲的肯定,认为这些并非虚妄之言,而是真实可贵的传承。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逝者的深情缅怀,同时也赞美了其高尚的品德和深远的影响。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留守与宾客会开元龙兴寺观灯余有故不预中夜登南城

灯引双旌万点红,倾城车马在城东。

使君行乐人人共,倦客安眠夜夜同。

梦想笑谈倾满坐,卧闻歌筦逐春风。

三更试上南楼看,无限繁星十里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留滞高安四年有馀忽得信闻当除官真扬间偶成小诗书于屋壁

数间茅屋久蹉跎,四见秋风入薜萝。

北棹偶然追雁羽,南公谁复伴渔蓑。

三年贾傅惊吾老,九岁刘郎愧尔多。

此去仍家江海上,不妨一叶弄清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病中郭尉见访

偶成三日寒兼热,知是多闻力未全。

却问药王求妙剂,惭非摩诘已虚圆。

劳公强说修行渐,顾我方为病垢缠。

应是床头有新酒,欲邀佳客故留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病后

一经寒热攻骸骨,正似兵戈过室庐。

柱木支撑终未稳,筋皮收拾久犹疏。

芭蕉张王要须朽,云气浮游毕竟虚。

赖有衣中珠尚在,病中点检亦如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