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其二)

气味谁相似,卑栖性所宜。

涧泉烹雀舌,石火煮蹲鸱。

趺坐临青磴,经行绕绿墀。

夜深浑不寐,犹自味新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情景与心境。首句“气味谁相似”以疑问开篇,引人思考隐居生活的独特之处。接着“卑栖性所宜”表明了诗人对这种简朴生活的喜爱和适应,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涧泉烹雀舌,石火煮蹲鸱”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山居生活中的日常场景。泉水烹茶,石火煮食,既体现了自然之美的融入生活,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这里,“雀舌”指嫩茶,“蹲鸱”则是一种野菜,通过这些具体的物象,诗人表达了对简单而纯粹生活的追求。

“趺坐临青磴,经行绕绿墀”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生活状态。趺坐于青石阶上,经行于绿草丛中,这样的画面充满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之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最后,“夜深浑不寐,犹自味新诗”则揭示了诗人夜晚难以入眠的原因——他在品味新作的诗歌。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在山居生活中找到了心灵寄托和精神慰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山居体验和内心世界,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18)

冯昌历(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独坐

竹院何人到,衡门祇自过。

不才非主弃,善病累人多。

霜叶飘窗牖,寒蛩响薜萝。

不禁秋思迫,中夜发清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秋光赠定光上人

与君秋夜坐,圆月在东林。

不语清人骨,微言印我心。

镜花开一色,莲漏滴知音。

翻怪逃禅客,忘情兴转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月夜宿吴邦宪山馆怀关内诸子

跫然何处客,可是似人音。

山月以为烛,松风聊作琴。

醒眠知漏永,醉墨自禅深。

为语群居者,应同此夜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病起偶作

多病岩栖懒性宜,更无一事扰思惟。

有时睡起聊开卷,直到饥来始问炊。

入户朝霞铺锦绣,盈阶秋月浸玻璃。

道人生计随时足,不是同心肯说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