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明代邹元标之手,名为《偶占七首(其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与宇宙间力量的深刻感悟。
首句“初学苦支离”,描绘了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比喻知识的构建如同拼凑复杂的碎片,需要耐心与努力。这不仅是对学术探索的描述,也暗含了人生学习之路的不易。
次句“闲心自得师”,则转而强调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是真正的导师。在忙碌与喧嚣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找到指引前进的方向。这里体现了道家哲学中“静以修身”的思想,即通过内心的平静达到智慧的提升。
接着,“纤毫皆帝力”一句,将目光投向自然界,赞美每一细微之处都蕴含着宇宙的力量。这里的“帝力”既指自然界的创造之力,也象征着宇宙万物背后的神秘力量。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欲望。
最后,“无语付天倪”则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表示对于无法言说的真理或深邃的宇宙奥秘,只能以沉默的方式去体会和领悟。这种态度既是对未知世界的谦逊,也是对内心深处直觉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宇宙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