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安行结小庵湖山之间破竹激水甚自适杜得之作诗因次其韵

不慕轩裳慕隐沦,直将富贵比浮云。

竹沟引水通银汉,石甃澄澜起縠纹。

湖上三间容我卜,溪边一派与君分。

枕流漱石平生事,黜陟从今了不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名为《厉安行结小庵湖山之间破竹激水甚自适杜得之作诗因次其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富贵的淡泊态度。他将富贵比作浮云,显示出对物质享受的轻视。

诗的前两句“不慕轩裳慕隐沦,直将富贵比浮云”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追求和价值观。他不羡慕官场的权势(轩裳),而更倾向于隐居的生活方式。将富贵视为过眼云烟,体现了他对物质的淡然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竹沟引水通银汉,石甃澄澜起縠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竹沟引来的水流,仿佛连接了天上的银河,清澈的水面泛起了细密的波纹。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湖上三间容我卜,溪边一派与君分”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湖边或溪边建造一间小屋,与朋友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这反映了他对简单生活和友谊的珍视。

最后,“枕流漱石平生事,黜陟从今了不闻”总结了诗人的人生追求。他愿意以流水为枕,以石头为床,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黜陟,意指升迁贬谪,诗人表示从此不再关心这些世俗之事,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物质世界的超脱,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比见客谈东福昌之胜若可避世恨未能一游偶杜某出诸公宿云庵诗轴戏题其后

闻道招提枕半冈,结茅真在白云乡。

岚光滴沥衣裳冷,爽气空濛枕簟凉。

幻灭不传神女梦,心清时到赞公房。

是身直与云相似,肯与众生出岫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不出示邻士

小窗秋半日晖晖,蠹简陈编渐可窥。

晨起已空摩诘室,晚凉深下董生帷。

参差红影蕉临水,散漫寒香菊绕篱。

从此杖藜休引步,习池花草任离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与得之手谈约不胜者赋诗探题得题厉吉老所居得之当作予和之云

闻道全家避乱离,数间茅屋畏人知。

闲寻倦鸟安巢处,静看孤云出岫时。

瓮酿浊醪缘好客,棋翻妙著待赢诗。

从来谷口称真隐,应笑通衢卖卜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陈氏园亭

花径微通竹径幽,暮年清赏在林丘。

登临未觉三山隔,俯仰常随万壑流。

乐土自应多乐事,闲身居此得闲游。

酒杯棋局平生事,莫把枯肠数搅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