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

忠州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小市常争米,孤城早闭门。

空看过客泪,莫觅主人恩。

淹泊仍愁虎,深居赖独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在忠州的三峡之内,城镇依傍山势而建,仿佛扎根于云间。
小集市上时常为争夺粮食而争吵,孤独的城池早早地关闭了城门。
只能默默看着过客的泪水,别再去寻找主人的恩惠。
长久停留于此我依然担忧猛虎出没,深居简出的生活唯有这小园能给我慰藉。

注释

忠州:地名,指忠州地区。
三峡:长江上的三个峡谷(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井邑:村落,民居。
云根:形容山势险峻,仿佛与云层相连。
小市:小型集市。
米:粮食。
孤城:孤立的城市,形容地理位置偏远或孤立无援。
早闭门:很早就关门,可能暗示生活艰辛。
过客:路过的人。
泪:眼泪,象征着旅途的艰辛或离愁。
主人恩:主人的恩惠或帮助。
淹泊:长时间停留,滞留。
虎:比喻危险或困境。
深居:隐居或深宅大院。
独园:独自拥有的小园子,可能是暂时的避难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忠州龙兴寺内的生活景象和心境。"忠州三峡内,井邑聚云根"两句以宏大的画面开篇,表达了诗人居住的地方是多山峻岭之中,而“井邑”一词则隐含着一种偏远与孤独的感觉。

接下来的"小市常争米,孤城早闭门"描绘了一种紧张和困顿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小市可能指的是诗人居住地附近的小集市,而“争米”则表现出当时百姓生活的艰难和粮食的稀缺。同时,“孤城早闭门”则暗示了一个封闭、戒备的社会环境。

"空看过客泪,莫觅主人恩"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外界游子悲凉命运的感慨,以及他自身对于主人的恩惠已难以期望的心境。这里的“过客”可能是指那些来来往往的旅人,他们的眼泪或许是因为离别、漂泊而流下的。

最后,“淹泊仍愁虎,深居赖独园”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所处之地虽然偏远,但依然难以摆脱对外界事务的忧虑(“淹泊仍愁虎”),同时又只能寄托于自己的隐逸生活(“深居赖独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的内心感受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忠州龙兴寺时期的孤寂与忧虑,也反映了唐代中晚期社会的某些方面。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题郑县亭子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

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

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

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其一)

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

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

江汉终吾老,云林得尔曹。

哀弦绕白雪,未与俗人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其二)

野屋流寒水,山篱带薄云。

静应连虎穴,喧已去人群。

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

萧萧千里足,个个五花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题省中院壁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常阴阴。

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腐儒衰晚谬通籍,退食迟回违寸心。

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