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
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
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
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风光图,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首句“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中,“郑县亭子”可能是指某一特定的亭阁,而“涧之滨”则描绘了水边的景致。诗人通过“户牖凭高”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探寻与享受。
接下来的“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云断岳莲”给人以空旷、神秘之感,而“天晴宫柳”则透露出一种恬静与悠远。
第三句“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中,“巢边野雀”和“花底山蜂”都是生动的自然写实,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而“群欺燕”与“远趁人”则传达了一种同化于自然的意境。
末句“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这些美好的景致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即通过诗歌来记录和传承这种美。同时,“晚来幽独恐伤神”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他担心这份宁静会对他的精神状态造成影响。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更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追求心灵自由和宁静的生活态度。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
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
江汉终吾老,云林得尔曹。
哀弦绕白雪,未与俗人操。
野屋流寒水,山篱带薄云。
静应连虎穴,喧已去人群。
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
萧萧千里足,个个五花文。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常阴阴。
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腐儒衰晚谬通籍,退食迟回违寸心。
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
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
高秋总喂贫人实,来岁还舒满眼花。
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
寡妻群盗非今日,天下车书正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