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古人故事的提及和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态度,以及面对现实社会与个人理想之间矛盾的心境。
"向来绮语祸机深,几效灵均欲自沉。" 这两句诗借用古代传说,指的是那些因追求功名而陷入灾难的故事,表达了对过往英雄豪杰命运的感慨与悲哀。
"周庙人曾铭在背,管城子已秃无心。" 这两句则是诗人自嘲,暗示自己虽然年岁已高,但对于功名利禄却已经失去了追求的心思。
"今谁伯乐能酬价,后有钟期必赏音。" 诗中提及伯乐与钟子期,这都是古代著名的音乐家和品评音乐的人物,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于能够识别真才实学者的渴望。
"老矣尚须君警策,昔人一字答千金。"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尽管年事已高,但仍需警醒,不忘昔日英雄豪杰的一言以对万金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故事与人物的提及和借鉴,以及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