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

大风飙起沙飞扬,天上白日为昏黄。

城中沙尘入户牖,须臾几案堆如霜。

人面咫尺不可辨,视若鬼蜮渐茫茫。

始知人世有奇变,霎时明灭成沧桑。

三日两日不见息,风声瑟瑟人凄凉。

夜半月影忽东上,恍如白昼日重光。

不识大风归何处,天公还我云汉章。

呜呼人心变幻不可测,因风吹火时诪张。

安及天公长鉴此,不使肆口声如簧。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自然界的狂暴与人类社会的变幻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开篇“大风飙起沙飞扬,天上白日为昏黄”,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描绘了风暴的猛烈,沙尘蔽日,连太阳都失去了光芒,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恐怖的氛围。接着,“城中沙尘入户牖,须臾几案堆如霜”进一步渲染了风暴的威力,沙尘不仅侵入城市,连室内也堆积如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风暴的肆虐。

“人面咫尺不可辨,视若鬼蜮渐茫茫”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风暴中人的视线受阻,仿佛置身于幽暗的鬼域之中,难以分辨周围的事物,突出了风暴的恐怖与混乱。接下来,“始知人世有奇变,霎时明灭成沧桑”揭示了风暴不仅改变自然环境,也象征着人生世事的无常与变化,暗示了风暴后世界的巨大变迁。

“三日两日不见息,风声瑟瑟人凄凉”描述了风暴持续的时间之长,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长时间的痛苦与不安。最后,“夜半月影忽东上,恍如白昼日重光”描绘了风暴过后,月亮升起,仿佛带来了新的光明,象征着希望与重生。

“不识大风归何处,天公还我云汉章”表达了对风暴来源的疑问,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暗示了风暴终将过去,天空会恢复宁静,云彩重新排列。

“呜呼人心变幻不可测,因风吹火时诪张”则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指出人心的复杂与多变,如同风暴中的火焰,时而炽烈,时而微弱,难以预测。

“安及天公长鉴此,不使肆口声如簧”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希望天公能长久地观察并理解这些现象,避免人类过度放纵言语,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风暴的自然力量与人类社会的复杂性之间的对比与交融,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47)

苏履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余刻《送淑芳归里》诗,时敦煌有赵木匠,能刻行书,颇不失真。其妇能作墨拓。近又刻《敦煌留别》诸诗,其拓本仍出妇手。乞余书素箑,题以赐之

句爱香山老妪知,矧由纤手拓新诗。

狂呤自为分离赋,文采偏参刻镂宜。

此日留痕看鸿爪,当年索解到娥眉。

怜他工作愚夫妇,也识歌章重唱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迄今八载,其妇以旧箑缴还,复索新箑,并迄书前诗。适淑芳重来,再回前韵,并书以赐之

似我浮云万里随,玉关重止喜齐眉。

贤愚未必钟情异,贵贱端看守分宜。

夜雨酣呤新得句,秋风珍惜旧题诗。

莫言官与民相隔,君实犹教妇女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家计

读书仍恋旧生涯,儒素才分自一家。

有酒不妨呼客醉,无钱何必向人赊。

妻还知俭亲烧菜,子亦安贫学种瓜。

最是文章难定价,古来多少字笼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敦煌署中作

古人作吏重爱民,今人作吏先患贫。

爱民患贫不两立,聚敛何如有盗臣。

官取诸民民取士,此中应识民艰苦。

半丝半粒悉脂膏,视此岂容为过取。

我闻国计关民生,民能一心成坚城!

矧是太平亲民吏,曷不慎守贻令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