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己未会试中副榜辞授教职特蒙俞允

一官辞谢冒严威,圣主恩深特赐归。

鹤发有缘重聚会,鹓班无分得留依。

九重宫阙瞻天近,千里家山见雁稀。

非厌广文毡冷澹,恐教尘满老莱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郑文康所作,名为《正统己未会试中副榜辞授教职特蒙俞允》。诗中表达了作者辞官归乡的复杂心情和对朝廷深厚恩情的感激。

首联“一官辞谢冒严威,圣主恩深特赐归”,描绘了作者辞官的坚决态度以及对皇帝深恩的感激之情。在面对权力的威压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辞官,这背后是对道德原则的坚守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皇恩的深切感念,愿意在关键时刻放弃官位,以示忠诚与感恩。

颔联“鹤发有缘重聚会,鹓班无分得留依”,表达了作者对与亲人团聚的渴望以及对官场生涯的告别。鹤发象征着年迈,重聚会意味着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这是许多离家在外的官员梦寐以求的时刻。鹓班则是指朝堂上的官员行列,作者表示自己无缘继续留在其中,暗示了对官场的疏离感和对家庭生活的向往。

颈联“九重宫阙瞻天近,千里家山见雁稀”,通过对比皇宫与家乡的距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九重宫阙代表了远离家乡的官场生活,而千里之外的家山则象征着作者内心深处的归属感。雁稀暗示了季节的变化,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提醒着作者岁月不待人,应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尾联“非厌广文毡冷澹,恐教尘满老莱衣”,表达了作者并非厌恶简朴的生活,而是担心自己无法保持清廉之身,让老莱子的孝行受到玷污。老莱子是古代著名的孝子,常以穿着破旧衣服来显示自己的贫穷,以此教育子女要节俭。这里作者借老莱子的故事,表明自己辞官后仍会保持清廉,不会因生活条件的改变而失去道德操守。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在官场与家庭之间做出的艰难抉择,以及对道德、亲情和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明代士大夫阶层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

收录诗词(278)

郑文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字:时乂
  • 号:介庵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13—1465

相关古诗词

赠道者

曾向仙坛赴远招,手持符箓下云霄。

谁人叶县双飞舄,何处秦楼一段箫。

垆鼎有丹传弟子,江湖无路觅松乔。

从君愿借降魔剑,斩尽花间月下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观林松谷遗像

晋人书法盛唐诗,曾向人家屡见之。

故老怕谈参政事,诸生痛哭授经师。

华亭城外松连谷,文笔峰前树掩祠。

遗像宛然多岁月,仰瞻还动后人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遗民

县城南去渺江津,烟水沧洲杜若春。

百亩园田供祭享,几家鸡犬聚比邻。

功名不入闲边梦,鸥鸟如知物外身。

不是圣朝徭役简,岂容林下有遗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甫里留别管金祝韩唐诸君子

甫里繁华照市明,况多人物负才名。

青春诗酒平时社,白昼弦歌到处声。

唐士昔居元有宅,吴王此地旧无城。

行随流水登归棹,一路居民识宋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