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其五)

得此分叚身,可笑好形质。

面貌似银盘,心中黑如漆。

烹猪又宰羊,誇道甜如蜜。

死后受波吒,更莫称冤屈。

形式: 古风

翻译

得到这副身躯,可笑有着良好的形态。
脸面像银盘一样明亮,心里却黑暗如漆。
宰杀猪羊烹饪,夸口说味道甜美如蜜。
死后遭受地狱之苦,再不要喊冤叫屈。

注释

分叚身:指人的身体,分叚即分段,这里代指整个身体。
形质:形态和质地,这里指外貌和身体条件。
银盘:比喻脸面白皙、光洁。
黑如漆:形容心地不善,像漆一样黑,指内心邪恶。
烹猪:煮猪,这里泛指屠宰烹饪动物。
宰羊:杀羊,同上。
誇道:夸耀说。
甜如蜜:形容食物味道极好,这里反讽残忍行为后的虚伪享受。
波吒:佛教用语,指地狱中的苦刑。
冤屈:冤枉,无辜受苦。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拾得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对某种社会现象或人物的讽刺和批评。开篇“得此分叚身,可笑好形质”可能是在讽刺那些外表光鲜,但内心不良之人。"面貌似银盘,心中黑如漆"则是对这种人的直接描绘,指出他们虽然外貌美丽,却心思险恶。

接着“烹猪又宰羊,誇道甜如蜜”一句,则可能是在形容这些人如何用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真实面目,他们的言辞就像烹煮的猪肉和宰杀的羊一样,看似美味,却不知其中的残忍。

最后“死后受波吒,更莫称冤屈”则是在说,这种人即使在死后受到惩罚,也不必再觉得冤屈了。因为他们生前的所作所为,已经足以解释他们死亡后的命运。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正义和对恶行的谴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外貌与内心、行为与后果的方式,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鲜明的批判态度。

收录诗词(56)

拾得(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其六)

佛哀三界子,总是亲男女。

恐沈黑暗坑,示仪垂化度。

尽登无上道,俱證菩提路。

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

形式: 古风

诗(其七)

佛拾尊荣乐,为悯诸痴子。

早愿悟无生,办集无上事。

后来出家者,多缘无业次。

不能得衣食,头钻入于寺。

形式: 古风

诗(其八)

嗟见世间人,永劫在迷津。

不省这个意,修行徒苦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诗(其九)

我诗也是诗,有人唤作偈。

诗偈总一般,读时须子细。

缓缓细披寻,不得生容易。

依此学修行,大有可笑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