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太师挽词三首(其三)

推毂诚多士,登龙盛一时。

西门行有恸,东阁见无期。

念昔先君子,尝蒙国士知。

旧恩终未报,感叹不胜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推毂确实聚集了很多贤才,一同登上显赫的舞台。
西门告别时充满哀痛,未来在东阁相见遥遥无期。
回忆起先父大人,他曾受到国家重臣的赏识。
过去的恩情始终未能回报,感慨万分悲伤不已。

注释

推毂:推荐,选拔。
士:贤士,人才。
登龙:比喻升官或取得高位。
西门:借指离开的地方。
东阁:古代官署名,常用来指代朝廷或重要职位。
君子:古代对有德行、学问的人的尊称。
国士:国家的杰出人才。
旧恩:过去的恩惠或情谊。
不胜悲:难以承受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悼念欧阳太师而作的挽词之一。诗人表达了对欧阳太师的深深敬仰和怀念之情,以及未能报答其知遇之恩的遗憾与悲叹。

"推毂诚多士,登龙盛一时",这两句赞美了欧阳太师在选拔人才方面的慧眼识珠,他如同推举众多贤能之人登上仕途的阶梯,体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卓越领导力。

"西门行有恸,东阁见无期",西门指古代官署,此处暗指欧阳太师的离世,诗人表达了对于无法再在朝廷中相见的深深哀痛。"东阁"常用来指宰相府中的待客之处,暗示了诗人对欧阳太师的尊崇和对再见无望的惋惜。

"念昔先君子,尝蒙国士知",诗人回忆起自己的先辈曾受到欧阳太师的赏识和器重,这是一份深厚的国士之谊。

"旧恩终未报,感叹不胜悲",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未能回报欧阳太师的知遇之恩,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感慨和悲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既是对故人的缅怀,也是对自己未能报答恩情的自责,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河上莫归过南湖二绝(其一)

西来白水满南池,走马池边日落时。

桥底荷花无限思,清香乞与路人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河冰复结复次前韵

懊恼河冰散复生,徂年近已失峥嵘。

身留短舫厌厌睡,目送飞鸿一一轻。

引纤低徊疑上坂,打凌辛苦甚攻城。

东风怜我归心速,稍变杨梢百里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河冰稍解喜呈王适

留滞江湖白发生,西归犹苦冻峥嵘。

春风未到冰先解,河水初深船自轻。

去国偶然经昼梦,逢人稍欲问都城。

羁鸿共有成行喜,双鲤应将尺素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范丞相尧夫挽词二首(其二)

南迁头已白,北返病初加。

君意知无罪,天心许到家。

同朝曾忝旧,握手一长嗟。

时事纷无已,还应付棣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