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石

小斋庐阜石,寄自沃洲僧。

山客劳携笈,幽人自得朋。

瘦云低作段,野浪冻成冰。

便可同清话,何须有物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僧侣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欣赏。

"小斋庐阜石,寄自沃洲僧。" 这两句开篇便设置了一种隐逸之情,"小斋" 指的是简朴的小屋,而"庐阜石" 则是指山中的石洞或土坯房。这两者都给人一种自然、原始的感觉。而"寄自沃洲僧" 更是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仿佛诗人通过这位来自沃洲的僧侣,将自己的心灵寄托于远方的山中。

接下来的"山客劳携笈,幽人自得朋。" 说明了山中的生活并不容易,但那种清贫自在正是诗人的追求。"山客" 指的是居住在山中的隐士或僧侣,他们需要"劳携笈" 即辛勤地携带书籍和笔墨,这不仅展示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也反映出一种精神上的自足。

"瘦云低作段,野浪冻成冰。"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冬日山中景象。"瘦云" 指的是稀薄的云层,它们在山间飘逸,形成了一种自然界的诗意画卷。而"野浪冻成冰" 则展示了严寒的气候下,大自然的冷峻与美丽。

最后两句"便可同清话,何须有物凭。" 表达了诗人对纯净交流的追求。在这里,"清话" 不仅指的是清晰无杂的话语,更是心灵之间的澄明交流。而"何须有物凭" 则意味着在这样的交流中,不需要任何外界的证明或依托,只需内心的纯净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僧侣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清净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158)

唐彦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 号:鹿门先生
  • 籍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 生卒年:?~893

相关古诗词

长陵

长安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尽列侯。

丰上旧居无故里,沛中原庙对荒丘。

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

千载腐儒骑瘦马,渭城斜月重回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兰二首(其一)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形式: 五言绝句

兰二首(其二)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早行遇雪

下马天未明,风高雪何急。

须臾路欲迷,顷刻山尽白。

鸡犬寂无声,曙光射寒色。

荒村绝烟火,髯冻布袍湿。

王事不可缓,行行动悽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