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身起中宵骨亦惊,一分年少已无成。
松吹竹簟朝眠冷,雨湿蔬餐宿疾生。
僮汲野泉兼土味,马磨霜树作秋声。
相知莫话诗心苦,未似前贤取得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夜晚,感到身体的寒冷和内心的凄凉。"身起中宵骨亦惊"表达了夜深人静时体会到的身体与精神上的震惊,可能是因为年龄增长而感受到生命力的消退。"一分年少已无成"则透露出诗人对于青春和壮年的不再拥有,以及对未能在青年时期有所建树的遗憾。
接下来的"松吹竹簟朝眠冷,雨湿蔬餐宿疾生"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诗人通过听觉和味觉的细节,如松风中的竹声、早晨的寒冷,以及因雨而生的野菜和宿疾(可能指病痛或不适),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情绪。
"僮汲野泉兼土味,马磨霜树作秋声"则是对自然环境更深层次的描写。诗人通过对山区人士取水的艰难、饮用的泉水带有泥土味,以及马儿在霜冻中磨砺树木的声音,表达了对远离城市、在大自然中生活的体验。
最后两句"相知莫话诗心苦,未似前贤取得名"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他与亲近的人无需多言,因为彼此都明白彼此的心绪。同时,他感到了写作上的痛苦,因为自己还没有达到古代贤者的成就和声誉。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摹,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流逝、青春不再以及文学创作上的挣扎与自我期许。
不详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灯涩秋光静不眠,叶声身影客窗前。
闲园露湿鸣蛩夜,急雨风吹落木天。
城见远山应北岳,野多空地本南燕。
明朝欲别忘形处,愁把离杯听管弦。
初宵门未掩,独坐对霜空。
极目故乡月,满溪寒草风。
樵声当岭上,僧语在云中。
正恨归期晚,萧萧闻塞鸿。
庭锁荒芜独夜吟,西风吹动故山心。
三秋木落半年客,满地月明何处砧?
渔唱乱沿汀鹭合,雁声寒咽陇云深。
平生只有松堪对,露浥霜欺不受侵。
半夜觉松雨,照书灯悄然。
河声才淅沥,旧业近潺湲。
坐滴寒更尽,吟惊宿鹤迁。
相思不相见,日短复愁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