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益斋之临洮

绿阴满京畿,送子之临洮。

临洮何茫茫,流出长城壕。

长城岸阻玉关阨,于阗葱岭河凉高。

羌氐儿郎走带箭,哀笳风起斗击刁。

良人西征二三载,宝幢车马声尘遥。

如今不用酒泉郡,岂必坐使朱颜凋。

蒲萄苜蓿味虽美,异方土俗殊乡里。

避地犹当似管宁,受封应得论箕子。

愿从列骑拥旌旄,归来燕处华堂里。

却话人情翻掌难,曾浥征袍泪如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朱德润的《送李益斋之临洮》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边疆临洮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关切与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

首句“绿阴满京畿”,以绿树成荫的京城景象为背景,预示着友人即将踏上一段遥远而充满未知的旅程。接着,“送子之临洮”点明了送别的对象和目的地,临洮作为边疆之地,其辽阔与荒凉在诗中被形象地描绘出来:“临洮何茫茫,流出长城壕。”长城壕的阻隔象征着友人前路的艰难。

随后,诗人进一步渲染边塞的险恶与艰苦:“长城岸阻玉关阨,于阗葱岭河凉高。”玉门关、葱岭等地名的提及,不仅增加了地理上的广袤感,也暗示了边疆环境的恶劣。接下来,“羌氐儿郎走带箭,哀笳风起斗击刁”两句,通过描绘边疆民族的生活状态,展现了战争与冲突的残酷,以及友人可能面临的危险。

“良人西征二三载,宝幢车马声尘遥”则表达了对友人长期征战的担忧与思念。友人远离家乡,时间漫长,诗人以“如今不用酒泉郡,岂必坐使朱颜凋”表达对友人平安归来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边疆生活艰辛的感慨。

最后,“蒲萄苜蓿味虽美,异方土俗殊乡里”两句,既是对边疆饮食文化的描述,也是对友人适应异域生活的祝愿。诗人希望友人能像管宁一样避世隐居,或是像箕子一样接受封赏,同时保持自我,不受异域风俗的影响。

“愿从列骑拥旌旄,归来燕处华堂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安全归来、享受荣华富贵的期待。“却话人情翻掌难,曾浥征袍泪如洗”则是对离别之情的深刻体会,即使再坚强的人,在回忆起这段旅程时,心中也会涌起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边疆生活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视角。

收录诗词(120)

朱德润(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王编修邀游西山海子

晴川低回山苍苍,涵烟夹溪千里长。

山腰涧曲细泉响,下激石窦为微潢。

枯梢挽风秋色里,修林落叶随长江。

林疏石露见茅屋,时有小径通微茫。

招提横截翠微上,栏干九曲云飞扬。

自从束书离故乡,脚头青鞋走山梁。

山川悠长日月速,跻攀分寸何能强。

太原高人知我意,请列纨素书沧浪。

丹青不关名利眼,虎头痴绝非王郎。

百年有怀良可哂,还拂长松思道场。

形式: 古风

赠张鍊师游京师

鍊师家住茅山窈,玉泉为池翠云绕。

丹成不随笙鹤去,酒酣击剑思燕赵。

古称燕赵多义士,京师贵官皆倒屣。

君今挟策远寻师,闻道王公新奉旨。

黄金殿下拜天子,绛节朝元从此始。

他年云外听山呼,茅山合在东封里。

形式: 古风

除日

日行三百六十五,今夕方除岁云暮。

人生忧乐百年期,又见日除当此度。

养和适情宜及时,古今中寿七十稀。

自非金石不可永,刀圭谁保长生期。

彭宣老?亦何之,不须更作送穷诗。

客闻此辞莫伤咨,樽前且醉黄金卮。

形式: 古风

贺张景亮知州致仕

角巾归里旧儒冠,宦辙驰驱涉万端。

杨柳碧溪春昼永,梅花白雪夜窗寒。

朝廷有道容辞老,田野无羁得尽欢。

幸喜玉堂遗业在,安居留待后人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