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阴

一夜风声晓更狂,起来庭户顿凄凉。

不知红日在何处,时见黑云微有光。

天落水中兼雁影,露啼林罅带枫香。

愁人莫苦登高阁,说著江山已断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一夜风吹得更加猛烈,拂晓时分更显冷清。
不知道太阳藏在了哪里,只能偶尔看见乌云中透出微弱的光芒。
天空倒映在水中,连大雁的身影也清晰可见,露水滴落在树林缝隙间,带着一丝枫叶的香气。
忧愁的人还是不要勉强登上高楼,谈起山河美景只会让心更加悲痛欲绝。

注释

一夜:整夜。
风声:风的声音。
晓:早晨。
更狂:更加狂烈。
庭户:庭院。
顿:突然。
凄凉:冷清。
红日:太阳。
何处:在哪里。
黑云:乌云。
微有光:稍微露出光芒。
天落水中:天空倒映在水中。
雁影:大雁的身影。
露啼:露水滴落。
林罅:树林缝隙。
枫香:枫叶的香气。
愁人:忧愁的人。
苦:勉强。
登高阁:登上高楼。
江山:山河。
断肠:心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萧瑟景象,通过对夜晚风声、清晨冷凉、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一夜风声晓更狂"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氛围,强烈的秋风在深夜里肆虐,使得清晨更加凄凉。紧接着"起来庭户顿凄凉",则是将这种自然界的冷清感受转化为个人情感的体验。

"不知红日在何处,时见黑云微有光"这两句,通过对阳光与乌云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忧郁。这里的"红日"并未现身,而是通过偶尔穿透密布云层的微弱光线来强调其不易见到的神秘。

"天落水中兼雁影,露啼林罅带枫香"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天空和水面交融在一起,同时也映射出飞鸟的身影。而"露啼林罅带枫香",则通过对露珠滴落声响和树木间散发的枫香气味,展现了诗人对于细微之处的观察。

最后两句"愁人莫苦登高阁,说著江山已断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愁人"指的是常有忧思的人,而"莫苦登高阁"则是在劝诫自己或他人不要刻意去寻找忧愁。然而接下来的"说著江山已断肠"却泄露了诗人的真实感受,那就是尽管外表上看似平静,但内心的忧伤早已如同身体的断肠一般,无法复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深沉的思想感情。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秋怀

褚冠斜顶对清秋,病骨支撑懒上楼。

辅世功夫何日是,少年滋味此生休。

山含红树随时老,天带黄昏一例愁。

自笑酒肠空半在,前村无处典鹴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秋热

江湖限南鄙,秋令到还稀。

节换空看历,人閒未趁衣。

齐纨方得意,厦燕莫言归。

秪有松筠径,风高暑气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秋晚悲怀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览余尧辅诗因成七言四韵

少年心苦向毛锥,老大生涯只有诗。

哀乐万端成画缋,江山太半入炉锤。

格如平易人多爱,意到幽深鬼未知。

白发尚新才不尽,几时吟兴是衰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