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余尧辅诗因成七言四韵

少年心苦向毛锥,老大生涯只有诗。

哀乐万端成画缋,江山太半入炉锤。

格如平易人多爱,意到幽深鬼未知。

白发尚新才不尽,几时吟兴是衰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年轻的内心热衷于笔墨,随着年龄增长,生活只剩下了诗歌。
悲欢离合的情感化作画卷,壮丽山河大多融入了诗篇。
作品风格平易近人,人们多有喜爱,但深层意境唯有鬼神能懂。
虽然满头白发,才华并未枯竭,何时吟诗的兴致才会衰退呢?

注释

少年:年轻人。
心苦:内心热烈。
毛锥:毛笔。
老大:年长。
生涯:一生。
哀乐:悲喜。
画缋:画卷。
江山:壮丽山河。
炉锤:创作。
格:风格。
平易:通俗易懂。
幽深:深层。
鬼未知:鬼神难以理解。
白发:白发苍苍。
才不尽:才华无穷。
衰时:衰退的时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觏的作品,名为《览余尧辅诗因成七言四韵》。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和创作的深刻体会。

"少年心苦向毛锥,老大生涯只有诗。"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年轻时就投入全部热情于文学创作之中,而到了晚年,除了诗歌外,别无他物可留恋。这反映出诗人对文学的执着和投入,以及生活中的孤独与寂寞。

"哀乐万端成画缋,江山太半入炉锤。"

这里的“哀乐”指的是悲伤的情感,而“万端成画缋”则形象地比喻了这种情感纠葛复杂,如同织物上的精细花纹。"江山太半入炉锤"则是说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深沉变迁,宛如金石在火炉中被锻炼。

"格如平易人多爱,意到幽深鬼未知。"

这两句强调了诗人的创作风格是平实而不做作,同时也表达了人们普遍喜爱这种风格,但只有达到内心深处的作品,才能超越世俗的理解,触及灵魂深处。

"白发尚新才不尽,几时吟兴是衰时。"

诗人即使到了老年(“白发”),其创作激情依然如故(“才不尽”),但每一次文思泉涌,都仿佛是在与时间的消逝做抗争(“几时吟兴是衰时”)。

整首诗展示了李觏对文学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人生、创作和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通过这四句,读者可以窥见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送山甫

喜尔年将壮,为儒志可嘉。

乡闾知行实,场屋见辞华。

公道方无壅,君门况不遐。

直应千里足,世世出吾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分司吴太博还乡

休官众未许,分政且归闽。

名系金闺彦,身为蕙帐人。

林泉新得主,冠履渐无尘。

知足应常足,安能更问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王都曹

古木亭边夜响晨,饯壶重叠拥双轮。

高文健笔科场手,白发青衫宦路人。

十月霜风还劈面,六街尘土会欺贫。

麻源碧涧神仙地,早晚归来伴隐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王尉

义激中心不再思,宦途从此抱瑕疵。

谁怜君子笃亲意,况是明王孝治时。

靖节田园应久废,尚平婚嫁岂宜迟。

一官尘土休回顾,海上群鸥旧有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