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夫前撒网如车轮,妇后摇橹青衣裙。

全家托命烟波里,扁舟为屋鸥为邻。

生男已解安贫贱,生女已得供炊爨。

天生网罟作田园,不教衣食看人面。

男大还娶渔家女,女大还作渔家妇。

朝朝骨肉在眼前,年年生计大江边。

更愿官中减征赋,有钱沽酒供醉眠。

虽无馀羡无不足,何用世上千钟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渔父及其家庭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渔民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理解。首句“夫前撒网如车轮”,以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渔夫在江面上撒网捕鱼的场景,仿佛车轮般转动的网具,生动地勾勒出劳动的景象。接着,“妇后摇橹青衣裙”描绘了渔妇在船后摇动船桨,穿着青色衣裙的形象,展现了一幅和谐的家庭画面。

“全家托命烟波里,扁舟为屋鸥为邻”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渔民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他们依赖于江水生存,与鸥鸟为伴,生活虽简朴却自得其乐。接下来,“生男已解安贫贱,生女已得供炊爨”则反映了渔民对子女的期望,希望他们能适应并满足于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

“天生网罟作田园,不教衣食看人面”表达了渔民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独立自主生活的追求,他们以捕鱼为业,自给自足,不求他人施舍。随后,“男大还娶渔家女,女大还作渔家妇”描述了渔民家庭的传承,男性长大后娶妻,女性长大后成为家庭的一部分,继续着家族的传统。

“朝朝骨肉在眼前,年年生计大江边”强调了渔民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他们与江水的不解之缘。最后,“更愿官中减征赋,有钱沽酒供醉眠。虽无馀羡无不足,何用世上千钟禄”表达了对减轻赋税、改善生活条件的美好愿望,同时也体现了渔民们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即使物质条件有限,也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渔民生活的艰辛与美好,表达了对渔民勤劳、朴实品质的赞美,以及对他们理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07)

揭傒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字:曼硕
  • 号:贞文
  • 籍贯: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
  • 生卒年:1274~1344

相关古诗词

济州初度

辞家计日逢初度,迟日暄风在帝京。

晓起慈亲望天北,行人初泊济州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杨柳青谣

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流两岸苇篱长。

河东女嫁河西郎,河西烧烛河东光。

日日相迎苇檐下,朝朝相送苇篱傍。

河边病叟长回首,送儿北去还南走。

昨日临清卖苇回,今日贩鱼桃花口。

连年水旱更无蚕,丁力夫徭百不堪。

惟有河边守坟墓,数株高树晓相参。

形式: 古风

杂诗二首寄彭通复(其一)

区区九州内,横从数千里。

谁设山与河,愚者分表里。

京师天下本,万国赴如水。

珠犀从南来,狗马由西止。

浩浩荆吴船,日夜行不已。

生材无定所,一物孰非己。

皇天仁且广,君道亦如此。

我思古唐虞,当日谁共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杂诗二首寄彭通复(其二)

脉脉我所思,彭氏蹑遐踪。

婉婉若处子,未曾出房栊。

相望四千里,踰年阙相从。

五月君寄书,九月达京中。

我书欲报君,书到岁已穷。

岂不怀缱绻,无由觌君容。

参差天际云,缥缈乘朔风。

羽翼不吾施,翩彼南飞鸿。

君有高世行,我无适时功。

天命人得违,出处谅非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