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入南华僧仲有诗为次其韵仲欲见予诗集(其一)

促驾难求马一寻,行缠快走任山深。

上方首入文公褐,小语能披逸少襟。

三尺盆池清照影,五更窗月默传心。

更烦细看门前水,昔日西流何似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难以找到驾车的马匹,只能独自前行,任由山路深深
初入上房就穿上文公的粗布衣,轻声细语也能打开李白的豁达心境
在小小的盆池中映照出身影,五更时分窗前月光默默传递着心绪
再仔细看看门前的流水,往昔它向西流去,如今又如何呢

注释

促驾:驾车。
难求:难以找到。
马一寻:一匹马。
行缠:独自前行。
山深:山路深远。
上方:上房。
文公褐:文公的粗布衣(指文人之服)。
逸少: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襟:心境。
三尺盆池:小小的盆池。
清照影:映照身影。
五更窗月:五更时分的月光。
传心:传递心绪。
门前水:门前的流水。
昔日:过去。
西流:向西流去。
何似:与...相比如何。
今:现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翌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开篇“促驾难求马一寻,行缠快走任山深”两句,展示了诗人急切的心情和奔波于山林间的情景,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想要与友人相见的急切之情。

接下来的“上方首入文公褐,小语能披逸少襟”描述了一种温馨的交流场景,其中“上方首入文公褐”可能指的是诗人阅读古代贤者的著作,而“小语能披逸少襟”则是说简单的话语也能展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感。

第三句“三尺盆池清照影,五更窗月默传心”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对昏暗夜色中清澈水面和月光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平和与深沉。

最后两句“更烦细看门前水,昔日西流何似今”则是诗人在静观门前的溪流时,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的“昔日西流何似今”表达了对过去和现在的比较,以及对时间变迁的深刻体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顷入南华僧仲有诗为次其韵仲欲见予诗集(其二)

寺分三集易披寻,藏在名山意亦深。

但与止兹鸾凤友,共逃不学马牛襟。

年来惟以睡过夏,老去莫令诗呕心。

欲见文章须近北,太平风雅盛于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顷种柏假山中黄宪相访见之后八年黄宪复持节来柏已长大

两石之间一寸栽,与君坐看斸莓苔。

苍官阅世犹如此,欢伯唤人归去来。

飘放又瞻新斧绣,光华重照旧池台。

他时左纽纹生后,更望西游老子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南华具素饭烹茶诗

颇有客仓卒,初无具咄嗟。

家贫难办素,人众不烹茶。

此老来修供,兹辰并拜嘉。

小船横一笛,风引入荷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南华卓锡泉复出

竹龙衔尾转山房,饮足寒清滴夜长。

曾问鞠穷目眢井,为焚安息坐胡床。

千山从此俱蒙润,一线才通未可量。

六月炎方了无暑,谁知世上有清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