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章质夫同年

同年事契最知名,众谓朝廷得老成。

感慨共论平昔事,蹉跎还累故人情。

节旄落尽髭仍黑,髀肉消残宠未惊。

若过函关须北望,皑然依复俟河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当年的声望最为显著,众人皆言朝廷得力于老练之才。
共同感叹往昔之事,岁月蹉跎又牵动旧友情谊。
尽管勋章已失去,胡须依旧乌黑,身体虽瘦但恩宠不减。
如若路过函谷关,定会向北遥望,期盼黄河水清的那一天。

注释

同年事:过去的声望。
契:契合,显著。
最知名:最为人所知。
众谓:众人认为。
朝廷:朝廷。
得:得到。
老成:老练有经验的人。
感慨:感慨。
共论:共同谈论。
平昔:过去。
蹉跎:时光流逝。
还累:也牵累。
故人情:旧友情谊。
节旄:象征官职的旌旗或符节。
落尽:全部失去。
髭:胡须。
黑:乌黑。
髀肉:大腿上的肉。
消残:消瘦。
宠:恩宠。
若过:如果经过。
函关:函谷关。
须:必须。
皑然:洁白的样子,此处指黄河水清。
依复:仍然。
俟:等待。
河清:黄河水变清,比喻天下太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舜民的作品,名为《送章质夫同年》。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友情和对过往岁月的深沉怀念。

“同年事契最知名,众谓朝廷得老成。”这两句表达了对同僚、同年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的赞赏,也反映出社会对他们这种关系的认可和尊重。

“感慨共论平昔事,蹉跎还累故人情。”诗人与友人共同回忆过去的事情,感慨万分,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往日友谊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节旄落尽髭仍黑,髀肉消残宠未惊。”这里描绘了一位老臣的形象,其官帽上的饰物已经脱落,但他的胡须依然乌黑,虽然身体已略显衰弱,但对待遇的宠信并无惊疑。

“若过函关须北望,皑然依复俟河清。”诗人提醒章质夫,如果他要经过函谷关,就应该向北方望去,那里天空晴朗,还需要等待黄河水流澈清。这里既是对朋友离别的叮咛,也隐含了对未来美好预期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庄重,感情真挚,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不舍昼夜,以及对于人生旅途中彼此扶持、共同成长的珍贵记忆。

收录诗词(308)

张舜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 字:芸叟
  •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 生卒年:1065

相关古诗词

送鲍经句赴辟洮东幕府

平昔通家子,今为幕府宾。

宦游知几日,器业已成人。

陇右从戎客,燕南老病身。

军中想多暇,莫惜寄书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鞠十二朝散将漕二浙(其一)

关塞烟尘二十秋,适持使节海山头。

行衙到处皆如寺,按部经年不离舟。

公举所知当勿枉,上供易足更何求。

若论安便无加此,秪恐旁求第一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鞠十二朝散将漕二浙(其二)

闻说长安苦戴星,公家无补秪劳形。

每思肥羜心先写,今见淮山眼自青。

岂乏寻常将漕挽,好留人物为朝廷。

四明久已无狂客,欲问天工乞箳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顺阳(其二)

隐隐来山远,茫茫去路平。

舟车楚北户,城冢汉南京。

小杏沾花摘,春醪对雨倾。

士民留我住,强作少陵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