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篁调啸引

请说轩辕在时事,伶伦采竹二十四。

伶伦采之自昆丘,轩辕诏遣中分作十二。

伶伦以之正音律,轩辕以之调元气。

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咸相随。

唯留一管人间吹,无德不能得此管,此管沈埋虞舜祠。

形式: 古风

翻译

当轩辕治理天下时,伶伦从昆丘选取了二十四节竹。
伶伦从中挑选出十二节,黄帝下令制作成乐律。
伶伦用它来校准音乐,黄帝则用它调理天地元气。
在黄帝升天之时,这二十三管乐器都伴随左右。
只留下一管供人间使用,无德之人无法得到它,如今它被埋藏在虞舜祠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苦篁调啸引》。诗中描述了轩辕黄帝时期的事迹,以及伶伦采集竹子来制作笛子的故事,并且提到了音律和元气的调和。此外,诗还描绘了一幅黄帝升天的情景,只留下一支笛子在人间,被埋藏于虞舜之祠。

从艺术表现上看,这首诗充分展现了李贺的想象力和诗歌技巧。通过对远古神话故事的再创造,诗人不仅传达了对于音乐美学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

在语言风格上,李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鲜明的意象,使得这首诗既有古代神话的宏大,又不失唐诗特有的清新自然。这也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245)

李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字:长吉
  • 籍贯: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 生卒年: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相关古诗词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形式: 古风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其一)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形式: 古风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其二)

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

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

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

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饥儿梦中见。

维尔之昆二十馀,年来持镜颇有须。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荒沟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蛴螬。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

形式: 古风

南山田中行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