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王德华

衰鬓愁添镜里丝,流年恰及梦中蓍。

可怜白日佳城地,正值黄杨厄闰时。

抚柩恨深元伯母,负薪情惨叔敖儿。

髑髅不识生前乐,枉却招魂费楚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吊王德华》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哀悼逝者王德华,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首联“衰鬓愁添镜里丝,流年恰及梦中蓍”,诗人以个人的衰老与时光的流逝为切入点,将个人的哀愁与时间的无情相交织,形象地描绘出岁月在人身上留下的痕迹,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颔联“可怜白日佳城地,正值黄杨厄闰时”,进一步深化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佳城地,指墓地,此处寄托了对逝者的怀念;黄杨厄闰,则是借用了古代占卜术中的术语,暗示了逝者生前遭遇的困境或不幸,同时也预示了其去世的时节,增添了一层命运的无奈与悲凉。

颈联“抚柩恨深元伯母,负薪情惨叔敖儿”,通过追忆逝者生前的家庭关系和生活情境,展现了亲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元伯母和叔敖儿分别代表了逝者与长辈和晚辈的关系,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逝者生前家庭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失去亲人的深深哀痛。

尾联“髑髅不识生前乐,枉却招魂费楚辞”,以髑髅(骷髅)比喻逝者,指出即使在死后也无法再体验生前的快乐,表达了对逝者无法重获生命的遗憾。同时,“枉却招魂费楚辞”则暗含了对古人招魂仪式的反思,既是对逝者的哀思,也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和哀悼,以及对生命、时间、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赠医郭显道

小隐嵩阳种德时,智能博物物皆归。

笼中无愧狄仁杰,山下常逢台孝威。

子细论来生可养,斩新卦得遁之肥。

粗疏谁似嵇中散,幽愤诗成忆采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焦彦昭失中子

相逢地下果何如,自谓情钟亦太愚。

未必珠能空老蚌,岂期玄不与童乌。

且怜商也无三罪,尚喜徐卿有二雏。

万事尽归天予夺,速宜收泪谢玄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读五代史

破却千金筑一台,折冲阃外望人才。

中原山岳河分断,塞上牛羊草引来。

西海正惊天狗堕,北人忽拥帝羓回。

犹怜仙掌英灵在,能把潼关闭不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春温轩

三尺枯桐膝上横,一弹洗尽绮罗尘。

芙蓉城里谁为主,姑射山前别有人。

云雨不侵行处梦,丹青难写醉时真。

早寻林下乘鸾侣,莫遣春温过却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