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呈十七家叔(其一)

儿时学道逃悲欢,只今未免忧饥寒。

浮生万事蚁旋磨,冷官十年鱼上竿。

竹林步兵亦忍辱,长安闭门出无仆。

门前故人拥庐儿,政坐向来甘碌碌。

公不见古人有待良不多,利名溺人甚风波。

垂露成帏仲长统,明月为烛张志和。

尘中别多会日少,世事欲谈何可了。

胸中万卷已无用,劝公留眼送飞鸟。

两翁观光今几时,赋归有约时已稽。

未暇藏身北山北,且须觅地西枝西。

愿从我翁归洗耳,不用妓女污山水。

肩舆亦莫要仆夫,自有门生与儿子。

形式: 古风

翻译

年幼时学习道义,避开世间悲欢,如今仍难免忧虑温饱。
短暂人生如蚂蚁在磨盘上打转,做个小官十年,如同鱼儿上钩般辛苦。
连竹林中的步兵都忍受屈辱,我在长安闭门不出,无人陪伴。
门前的老朋友围着炉火,我却甘于平淡无为。
您没看到古人等待机会并不多,名利如同狂风巨浪,让人深陷其中。
像仲长统那样,即使生活清贫,也以露水为帷幕,明月为烛光。
人世间离别多,相聚少,世事纷繁,难以言尽。
心中虽有万卷书,如今却无处施展,劝您静观飞鸟,享受简单生活。
两位老者游览何时已,归隐之约却迟迟未兑现。
还没来得及隐居北山,先找寻西边的土地安身。
愿随我父亲归隐,不带妓女污染山水。
出行不必带仆人,自有门生和儿子照顾。

注释

儿时:年幼时。
悲欢:世间喜怒哀乐。
忧饥寒:忧虑温饱。
浮生:短暂人生。
蚁旋磨:像蚂蚁在磨盘上打转。
冷官:小官。
鱼上竿:像鱼儿上钩。
忍辱:忍受屈辱。
闭门:闭门不出。
故人:老朋友。
甘碌碌:甘于平淡。
古人:古代贤人。
待良不多:等待机会难得。
垂露:露水。
仲长统:历史人物。
尘中:人世间。
世事:世间之事。
无用:无法施展。
飞鸟:自然之景。
观光:游览。
赋归:归隐。
北山:隐居之地。
西枝:西边的土地。
洗耳:洗去尘俗。
妓女:妓女。
肩舆:轿子。
仆夫:仆人。
门生:弟子。
儿子:亲生儿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述怀呈十七家叔(其一)》,通过自述早年求道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浮沉、仕途坎坷的感慨。诗人以"儿时学道逃悲欢"起笔,暗示了对世俗欢乐与悲伤的超脱追求,但现实中的"忧饥寒"却难以避免,反映出人生的无奈。"浮生万事蚁旋磨"和"冷官十年鱼上竿"形象地描绘了官场生涯的艰辛与无常,如同蚂蚁在磨盘上旋转,鱼儿试图跃上竹竿。

诗人引用古人如仲长统、张志和的例子,表达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认为它们像风波一样让人深陷其中。他感叹"尘中别多会日少",世事纷扰,难以言尽,而自己的才学似乎已无用武之地,只能寄情于自然,"劝公留眼送飞鸟",希望叔叟能看淡世事,享受简单生活。

最后,诗人提出与叔父一同归隐的愿望,远离尘嚣,过清静的生活,甚至不需要仆从,只需门生和儿子相伴。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陈与义在动荡时局中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反思。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听雨披夜襟,冲雨踏晨鼓。

万珠络笋舆,诗中有新语。

老龙经秋卧,岁暮始一举。

成功亦何迟,光采变蔬圃。

道边闻井溢,可笑遽如许。

旧山百尺泉,不知旱与雨。

形式: 古风

雨中观秉仲家月桂

月桂花上雨,春归一凭栏。

东西南北客,更得几回看。

红衿映肉色,薄暮无乃寒。

园中如许树,独觉赋诗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雨晴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雨晴徐步

百年几晴朝,徐步山径湿。

忽悟春已深,鸣禽飞相及。

雪消众绿净,雾罢群峰立。

涧边千嵁岩,今日何复集。

形式: 古风 押[缉]韵